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科幻片里的场景成真了!4月19日,北京亦庄将上演全球首场“人机半马对决”。这场比赛看点满满,人形机器人将与运动员在起点同时鸣枪起跑,共跑同一路线。不过别担心机器人抢道,它们将拥有单独的赛道,全程采用铁马隔离或绿化带隔离的方式保障人机安全。
和登上春晚表演扭秧歌、飞手绢的“显眼包”机器人不同,这次参赛的机器人需要展示的是它们的技术实力。包括如何通过有效散热适应长距离的奔跑,如何高精度地控制各关节协调运动实现定位、动态避障等功能,同时还要考验机器人面对转弯、上下坡等复杂路况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续航能力。此次比赛还将设立多个奖项,比如最佳耐力奖,将颁给参赛过程中不更换电池、不更换机器人,且奔跑距离最长的机器人,还有最佳人气奖等奖项。
显然,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环节。机器人在奔跑中的各项数据可以验证技术成熟度,同时也可以在赛事中搜寻技术瓶颈,凝聚各方资源,寻求技术突破的可行路径。
说到底,人形机器人“跑马”本质上是一堂具身智能的成长课。像我们从小时候的蹒跚学步,再到长大后健步如飞,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成长的过程。具身智能也一样,当人类与机器人同时冲过终点线,这场赛事就已经超越了体育竞技,它标志着具身智能正式走出实验室。或许不久的将来,能跑半马的机器人能成为养老院的“金牌护工”,或是火场的“钢铁消防员”。毕竟,经过如此高强度比赛考验的它们,无疑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非凡的应用价值,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制作:刘杨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