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北青报评论员
北京亦庄半马既是对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的一次“练兵”检阅,也是对未来人机协作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看似寻常最奇崛,由数千个零部件构成的人形机器人,要想在稳定状态下长时间奔跑,绝非易事。在半马赛道上,不同型号、技术、尺寸的人形机器人需要经受关节耐热性、通信保障、天气影响等诸多挑战。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这场赛事引来了观众的一片喝彩声,生动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的综合性能,营造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有助于促进多场景下应用,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鸣枪开跑。这声发令枪响开创了历史——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和人类选手同时出发,共跑21.0975公里半马赛道。北京亦庄这场特别的马拉松赛,办出了全球“独一份儿”。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得益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完善的供应链以及庞大的本地市场,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呈现出技术不断进步与创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政策支持与资本投入加大等发展态势,已居世界领先地位。
据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27.6亿元,并有望在2030年成长为千亿元市场。人形机器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引得诸多行业企业跨界布局。
北京亦庄半马既是对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的一次“练兵”检阅,也是对未来人机协作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看似寻常最奇崛,由数千个零部件构成的人形机器人,要想在稳定状态下长时间奔跑,绝非易事。在半马赛道上,不同型号、技术、尺寸的人形机器人需要经受关节耐热性、通信保障、天气影响等诸多挑战。参赛即胜利,完赛即英雄。
在当天的比赛中,20支参赛队同台竞技,最终“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的成绩冲线,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桂冠。这场赛事引来了观众的一片喝彩声,生动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的综合性能,营造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有助于促进多场景下应用,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这是一次“极限”产业测试,也是一场取长补短、学习互鉴的展示交流会。参加机器人半马的“选手”外形各异、能力不同,身体素质也不尽相同,在比赛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比如有的“选手”因电池续航不足频繁更换,甚至出现摔倒故障;有的刚跑就“罢工”了……然而,不足正是前进的动力,缺陷就是努力方向。“跑”出来的问题和数据,已被研发团队一一记录,将成为推动完善人形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参考。参与赛事,能够让各个“选手”得到磨砺和锤炼,使研发团队看到差距、受到启发,找到新的破题思路。
从更深层次看,当前,人形机器人距离像传统功能性机器人那样在各行业实现广泛且深度的大规模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在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其售价难以被大众市场接受;在技术层面,人形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操作的精准度与稳定性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需要多多学习可借鉴的方法经验。这次比赛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各研发团队拿出争分夺秒、只争朝夕的干劲,对标一流补短板,瞄准弱项促提高,借鉴经验促提升,定能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技术瓶颈,让其四肢更发达、头脑更聪明、长相更可爱,进而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规模量产与广泛应用。
促进科普发展,也是举办北京亦庄半马的意义之一。事实表明,这场赛事吸引了众多目光,为人们增添了假日生活乐趣,让线上线下的观众大开眼界,大饱眼福,真切体悟到科技与创意结合的魅力,激发着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热情和探索精神。从这点说,北京亦庄半马既是一场科技秀,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科普课,如同春风化雨,无声却有力,影响积极而深远。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关键因素。这场世界首次“人机共跑”半马赛事的成功举办,是我国科技创新征程上的一篇精彩华章。期待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马定期举办,越办越精彩,持续发挥其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促进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化,推动实现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加油赋能,为美好生活增添更多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