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木 亦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算法如同无形的手,深度介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浏览新闻资讯、网络购物,到出行导航、在线娱乐,算法推荐系统无处不在。然而,近年来,算法推荐是否会导致“信息茧房”的形成,算法原理所限导致的验证性和解释性不足等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争议。提升算法透明度、优化改进算法等举措成为社会共识,多家平台企业也纷纷采取措施回应监管和公众期待。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信息呈爆炸式增长,面对海量的信息,用户很难通过主动检索来筛选出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算法推荐系统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海量信息中快速筛选并推送相关内容,节省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的用户,也逐渐养成了通过算法推荐获取信息的习惯。那么,平台向用户推荐的内容背后的机制如何运作,哪些信号决定了将什么样的内容向用户推荐?这些问题无疑困扰着公众。
3月底,“抖音安全与信任中心”网站上线,详细介绍了抖音平台推荐信息的算法原理、计算公式等。对于上述疑问,抖音都进行了相关的回应。比如,抖音在实践中搭建了一套业内领先的“人工参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内容治理体系。面对海量的信息,内容平台并不是完全交由推荐算法“放任自流”,而是通过人工参与的平台治理为算法设置“护栏”。平台通过人工参与治理和审核,定义和识别各类风险内容,让内容分发符合法律法规和各类社会规范。这也就意味着,算法并非是冷冰冰的机器,背后还站着活生生的人在进行价值筛选。
再如备受关注的“信息茧房”问题,也是算法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人们担心平台根据用户兴趣推进同质化的内容,窄化了我们所面对的信息世界。但从公开的算法原理来看,平台在引导算法打破信息茧房方面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一方面是通过多样性打散、多兴趣召回、扶持小众(长尾)兴趣等方法控制相似内容出现的频次。另一方面是帮助用户探索更多新兴趣,采用随机探索、基于用户社交关系拓展兴趣、搜索推荐联动、“不感兴趣”不再展现等多种方式,让用户的主动行为影响推荐系统,使推荐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这些举措对于打破“信息茧房”现象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公布算法原理,是优化算法、引导科技向善向上的关键一步。进一步提升平台算法的透明度,不仅可以让公众更客观了解算法的运作原理、消除对平台算法的误解、破除算法恐惧,也为公众参与监督提供了可能,对于推动算法共治具有积极意义。公众的参与无疑将成为推动平台优化算法的动力,这无疑反映了平台推进算法治理、引导技术向善的决心。
而进一步推动算法治理,需要多方协同发力。在健全算法安全治理机制方面,要加强算法治理规范,借鉴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等经验,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算法管理政策法规。同时,要优化治理结构,明确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网民的权责,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对企业来说,是要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增加算法和治理透明度,主动公示违规案例治理情况,接受公众监督。。要构建算法安全监管体系,需有效监测算法安全风险,开展算法安全评估,创新监管模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木 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