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北蛰
“松弛感”本意为不管遇到什么样突发的、恶劣的情况都保持内心的情绪稳定,对他人不埋怨着急,行事保持一贯不疾不徐、游刃有余的外在状态。然而,随着“松弛感”一词的走红,这样的状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不少人开始盲目追求“松弛感”。“装松弛”的背后,真正的问题浮出水面。
在一些博主发出今日“松弛感”满满的vlog之后,往往紧接而来的就是网民们的“打假”。人们分析看似精致得浑然天成、毫不费力的光鲜外表后面,是苦心维持的减肥计划、挑灯夜战的疯狂学习、费尽心思的化妆造型等等。甚至有人调侃,“松弛感”比事情本身更令人感到焦虑。尽管现实情况一地鸡毛,情绪已然濒临崩溃,人们还是拼命地经营着“松弛感”的假象。如此表现出的自然与自信,背后都藏着对“形象”的高度关注和付出。
如此以来,就完全背离了“松弛感”一词的本意。在追赶潮流的时代,我们不应该因“松弛感”一词备受推崇而盲目追求它,而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生活态度,寻求“松弛感”最核心的价值。
真正的“松弛感”,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刻意打造一个“松弛”人设、强调“做自己”,背地里却付出更多的辛苦,表现的是博主们不能接受自己“不完美”“不优秀”;而想让一切看起来很轻松,则是虚荣心的体现。如果能汲取更丰富的知识,获得更多样的经历,想必内心会变得充盈起来,渐渐由内而外变得不焦虑、不内耗,也就不用维持“假精致”。
真正的“松弛感”,需要宽容与爱。在负面情绪的影响下,对他人口出恶语不仅伤人,更展现了内心的单薄与脆弱。“松弛感”走红源自一位博主的旁观经历:一家人出门旅游,所有行李都被退回,但他们没有吵闹,也没有生气崩溃、相互指责,而是重排行程,气氛全程松弛。这正说明了他们之间强大的爱的纽带是区区小事无法切断的,这份真正的“松弛感”来源于家人间绝对的信任与包容,会进一步加深他们牢不可破的亲情。
真正的“松弛感”,来源于问题真正得到解决。如果面对巨大的焦虑,还要硬撑着假装自己没事,这就不是“松弛”,而是掩耳盗铃。在当今社会,焦虑是人们最常驻的情绪之一,听起来与“松弛感”是完全的反义词。实际上,若能将焦虑转化成推动人们解决当下困扰的动力,由此获得平静与满足感,那么焦虑不一定是坏事,甚至有助于催生真正的“松弛感”。
“松弛感”是我们每人生活态度的追求,而非一个浅显的表象。学会“松弛”,从内心深处开始。(北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