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李群
2025年“五一”假期,各地推出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文化活动和惠民举措,着力满足群众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假期5天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 ……透过这些数字,我们看到是市井烟火气的升腾,听到的是经济脉动的回响。
各地旅游市场的火爆,不仅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彰显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说到底,“兜里”有钱,才有底气去追寻“诗和远方”。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多个行业的复苏和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每一座城市、每一片乡村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人文精神。这些年,我们的文旅市场有了“到此一游”到“沉浸体验”的精彩蝶变。福建土楼上,“非遗+”让游客变身制茶师傅,指尖沾染茶香;武汉长江之畔,光影秀将黄鹤楼的故事投射在粼粼江面,游客仿佛穿越千年;呼伦贝尔草原上,星空露营让都市人枕着银河入眠……从“观光打卡”到“深度体验”的转变,既反映了消费升级的内在逻辑,也展现了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这场文旅“升级”的背后,是供给侧改革的妙笔生花,更是消费升级的水到渠成。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文旅产业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科技与文旅的融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很多博物馆推出了数字化展览,游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或VR设备,身临其境地欣赏文物,让历史在科技中再现,让“原味”文化更有“韵味”。
这个“五一”假期,很多人都在品味这场色香味俱全的“文旅盛宴”。“文旅盛宴”离不开政策与市场的“匠心独运”。各地的消费券是“开胃小菜”,夜间经济是“特色甜点”,智慧旅游则是“秘制酱料”。譬如,北京环球影城的AI导览让排队变成乐趣,上海外滩的“城市大脑”让安全无感却无处不在……这桌“文旅大餐”,既满足了“味蕾”,也有了新意。
文旅,要“留量”,也要“留人”,“留人”的“秘籍”是用心。甘肃敦煌市直机关食堂,为了满足节假日期间来敦游客的就餐需求,市直机关食堂“五一”假期向游客开放;湖北赤壁,“五一”期间政府食堂对外开放,游客就餐享受平价优惠;重庆荣昌,区政府机关食堂也在“五一”假期向社会开放……机关食堂向游客开放,打开的不仅仅是门,更是“心”。各地再次拿出满满诚意待客“宠客”,让八方来客切身感受到当地政务的温度和实干态度。
“五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是经济与文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动体现,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用心用情,绘就文旅“新”景,我们定能让消费向“新”、生活向美。(李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