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小时跑赢12级狂风 “敦煌速度”值得借鉴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3小时跑赢12级狂风 “敦煌速度”值得借鉴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5-05-08 09:59

  作者:胡欣红

  这个“五一”假期,敦煌再次人山人海。不过就在5月3日傍晚,敦煌市刚刚经历了一场部分地区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强沙尘暴。当时,有近万名游客滞留在敦煌的几个景区内,敦煌市立即启动恶劣天气应急预案,与强沙尘暴赛跑,3个小时内,就把所有滞留的游客安全送回市区。

  “丝路明珠”敦煌是国人心向往之的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等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发展旅游需要聚集人气,但“人从众”也会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遭遇极端天气,如何确保游客的安全,更是严峻的挑战。

  在强沙尘暴突袭敦煌、近万名游客滞留景区的危急时刻,从启动预案到完成转运仅用3小时,这座丝路古城无疑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应急答卷。这场与沙尘暴的竞速之战,不只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更彰显了敦煌应对突发灾害的硬核实力,树立了文旅城市应急管理的标杆范式。

  敦煌的高效处置,首先源于对风险的前瞻性认知。作为典型沙漠气候区,当地政府为应对风沙天气构建了“预防—响应—处置”的全链条机制。节前针对“五一”客流高峰,提前储备100辆旅游大巴,优化景区道路通行路线,甚至将路灯开启时间纳入应急预案——这些细节处的未雨绸缪,为应急响应赢得了宝贵先机。此外,鸣沙山、月牙泉景区的万人演唱会疏散经验,通过常态化演练形成的快速响应机制,让景区在极端天气下依然能保持“肌肉记忆”,上演了从预警发布到闭园通知仅5分钟的惊人速度。

  在这场应急大考中,“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始终。面对“人员分散、天色渐暗、交通受阻”的三重困境,敦煌展现了令人惊叹的资源整合能力。政府打破常规启用14辆公务车,动员15辆私家车参与转运,公交系统更是投入140余车次运力,构建起“公车打头、社会车辆补充、景区观光车兜底”的立体运输网络。这种“全城总动员”的背后,是“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基层响应”机制的高效运转:气象部门精准预警、文旅部门实时调度、交警部门全程护航、住建部门照亮归途,各环节环环相扣,形成应急处置的完整闭环。政府与社会力量的协同联动,构建起抵御风险的“铜墙铁壁”。

  文旅发展从来不是单纯的资源比拼,更是应急能力的较量、服务意识的考验。敦煌在强沙尘暴天气中高效完成近万名游客转运的应急处理经验,展现了“预防有备、响应迅速、协同有力、以人为本”的治理逻辑,为其他地区应对极端天气和旅游突发事件提供了可复制的参考范式:一是应急预案不能停留在纸面上,而要转化为可操作的“路线图”,从车辆停放位置到人员接驳流程,都需要精细化设计;二是科技赋能不可或缺,借助大数据预判客流高峰、用智能系统调度运输资源,方能让应急响应更具精准度;三是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共同体,让出租车司机、社区干部、景区工作人员都成为应急网络的“神经末梢”,才能在危急时刻凝聚起全民合力。

  5月5日,强沙尘暴过后,敦煌的景点照常开放,星空音乐会万人大合唱等活动照常举行。在极端天气多发的今天,每个旅游城市都应像敦煌那样,将“安全底线”贯穿在日常准备中,把“游客至上”镌刻在治理基因里。惟其如此,才能在风雨来袭时,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胡欣红)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