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陆鹏
城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经济引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要着力增强城市的整体性、系统性、宜居性、包容性和生长性,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城市。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加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新一轮城市更新行动,要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新期盼,聚焦“急难愁盼”,让人们在城市里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城市更新行动,不仅是物理空间再造,更是生活方式升级。以经营家庭宜居理念推进城市运营。统筹推进城市社区通水通路通信、生产生活生态、就医就业就学,统筹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筑垃圾治理、综合杆箱、危旧桥梁、停车设施等市政基础设施提升改造。例如,山东省烟台市开展“飞线入地”整治行动,着力解决电线飞天入地、雨污分流、小微活动广场、社区食堂配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等市民反映强烈的困扰和“顽疾”;协同推进历史文化街区、老旧小区、口袋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等既有片区一体设计、系统改造,打造一体多能的嵌入式社区服务综合体。又如,重庆市江北区做好背街小巷改造“最后一公里”,打造“巷”往生活,老旧小区华丽转身成为咖啡精酿、新派餐饮、摄影体验的“网红打卡地”;湖南省长沙市将城中村改造成“留形留魂留乡愁”活态城市发展记忆展厅,切实增强市民群众对城市功能的体验舒适度以及社区服务可及性,构建看得见、可感知、能体验的宜居城市。
推动城市更新,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促进城市管理手段、模式与理念的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建设智慧城市,要统筹科技创新、产业焕新,提升市民城市生活数字化和科技感。要通过数字住建平台建设,汇聚城市“一房一档”数据,打通技术、数据、行业知识链条,建立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小区(园区)、单元(户、企业)用户数据的6个层级体系,谱绘数字住建空间一张数据网,为城市智能化提供基础数据基座。打通部门数据壁垒、破除信息茧房、弥合技术鸿沟,全面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城市服务智慧化,复制和借鉴杭州市“浙里办”APP的“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主动批量办”等做法,让市民和经营主体增强城市主人翁体验和责任感,维护城市形象、深耕城市发展。通过部分数据清洗和脱敏,打造更多AI城市管理应用场景,如开放一些空间作为自动驾驶试验的场景,开放一些医院作为智慧医疗的试验场景,开放部分学校作为智慧教育的试验场景等,让广大市民充分感受到科技赋能,全面推动智慧城市品质升级。
推动城市更新,还要让城市更有韧性。简单来说,要增强城市应急救灾安全应对能力。加快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市组团之间要建设相互贯通的生态廊道,与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系统连通,统筹防洪与排涝,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强化综合管理、综合应对、救援、保障、服务,统筹各方力量、数据和资源共同维护和塑造公共安全。健全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制度,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建立健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闭环机制,让城市的“新陈代谢”保持正常、设施保障“韧性”十足。(陆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