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两天,山东济南章丘区绣水大街辅路附近的“蔷薇女孩”墙绘在网络上出圈了。市民自发绘制少女形象,在她的头上正是一片真实的蔷薇花,巧妙的创意叠加精致的画工,引得不少人来争相打卡。但据创作者说,有关部门提醒自己,该打卡点人流量过大,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也会给附近居民带来不便,协商后就将墙绘涂白了。
从城管局的回复看,涂白也有道理,创作者也在别的地方又画了一幅。事件似乎得到了解决,但依然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大概这个过程确实有点扫兴——明明大家都喜闻乐见,为什么就不行呢?
任何自发的创意,一定会构成对现存秩序的冲击。这种创意不太可能面面俱到,兼顾安全与风景、秩序与人气,必然是一种对城市秩序的“逸出”。但这也恰恰是野生风景最大的乐趣,没有刻意做作,反倒满是灵动与默契,让观览者会心一笑。人们也不希望仅仅因为它们不那么“规范”,就不被城市空间所接纳。毕竟城市需要整洁与秩序,但也要安顿生活与巧思——后者恰恰是民间创意可以弥补的。
所以,城市管理如何最大程度地接纳创意,在保持开放大原则的基础上,寻找可能的解决办法。就像“蔷薇女孩”最后另找地方重新绘画,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但如果尽可能地保留原状,通过疏导交通的方式留住原初的意蕴,或许才是更大的期待。
无论是创作者还是管理部门,都在表态中提到了这可以宣传家乡,给文旅带来贡献。这种态度是对的,但真正给文旅带来贡献的,或许不是景点,而可能是一种城市气质。允许自发地探索,鼓励民间智慧去带来惊喜,这样的城市一定是有魅力的,也才能在“文旅”这样具体的度量衡上拿到更高的分数。(文字:夏研 制图:金凌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