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金宇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爆料,四川成都市街头有身穿环卫工人服装的男子先将垃圾扔在马路上,然后又捡起,全程有人拍摄。该视频很快引发热议,有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评论:“做样子都做到这种地步了!”“这简直就是职场现形记”“这种摆拍行为太荒诞了”。
确实,环卫工自扔自捡,还有人在其后拍摄,很有在工作中大搞形式主义的嫌疑。如果此事被证实,那么无论视频中的环卫工人,还是相关环卫单位,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毕竟,一座城市的风貌如何,一条街道的卫生状况如何,终究取决于辛勤的工作、踏实的劳动。“摆拍”出来的视频效果再好,也无济于事。
当然,事情的真相如何,可能还有待信息的进一步披露,公众也不妨保持一些耐心。正如网传视频字幕显示的,环卫工人自扔自捡,可能也是为了“留痕”。试想,如果街道已经被环卫工打扫干净了,又要记录平时的工作状况,那么所谓的“自扔自捡”可能也是应付检查的无奈之举。这种有些尴尬的情况,对很多职场人来说并不陌生,倒也不必苛责当事人。
真相到底如网传猜测一般,还是别有隐情?相信当地相关部门后续会有更详细的通报,广大网友也大可不必急着下结论。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有记者已经采访了当地多个相关部门,均未得到有效回复——有工作人员提供了办公室电话,办公室工作人员让记者问宣传科,宣传科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又称“领导都开会去了”。
工作人员给不出有效回复,未必就是有意回避,可能真是没有掌握一手信息,更不能信口开河,所以只能被迫选择“踢皮球”。只是这可能并不是应对此事的最佳策略,因为事情的真相越是模糊、暧昧,越有可能给各种不负责任的猜测和谣言留下传播空间,到头来只会让相关部门的工作陷入被动的境地。
可以理解,不管是调查此事的来龙去脉,还是向公众澄清事情的真相,都需要一些时间。既然如此,相关部门倒不妨在回应此事的时候拿出更积极、更正面的态度。很多时候,把事情讲清楚,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问题,一些舆论场中的风波往往就会迅速消散。这不仅是工作的方法论问题,也是互联网时代里应该具备的媒介素养。
总而言之,不管是对环卫工人、单位,还是对相关部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便是。如果是工作流程需要完善,那就尽快完善;如果是工作任务的安排不够合理,那就尽快调整。各方的初衷归根结底是一致的,那就是把环卫工作做好、做实,让广大市民拥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就此而言,积极接受舆论监督、尽快回应公众质疑,其实也是改进工作作风的关键。(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