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孔德淇
近日,“麦当劳招聘退休员工”的消息引发热议。麦当劳中国回应称,会依法执行用工政策,并为退休返聘人员提供商业保险等保障。事实上,麦当劳招聘退休人员并非新鲜事,而是该企业的长期策略,此次引发关注,源于公众对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切。
当下,越来越多企业向退休人员伸出橄榄枝,这既体现了市场对银发群体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凸显了完善超龄劳动保障制度的紧迫性。让超龄劳动者劳有所得、伤有所保,事关社会公平。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不少身体健康的退休人员有就业意愿。据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23年调查,中国60岁-69岁低龄老年人中有45%有就业意愿。他们或为增收改善生活,或为发挥余热实现价值,这份劳动热忱值得尊重。而服务业对经验、耐心的需求,也让退休人员成为填补岗位空缺的重要力量。
但现实中,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处于“灰色地带”。因已达到退休年龄,他们与企业多为劳务关系,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法定保障。一旦发生工伤,常面临“认定难、理赔难”的困境;此外,劳动报酬争议、工作时间过长等问题,也因缺乏明确法律依据难以维权。此前个别地方“一刀切”清退超龄劳动者,虽出于安全考虑,却也暴露了保障机制缺失的治理困境。
这种矛盾让超龄劳动者和企业都心存顾虑。完善权益保障制度,是破解困局的关键。近期,人社部等部门研究起草的《超龄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直击核心诉求,明确“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为超龄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并缴纳工伤保险费,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既让劳动者遭遇工伤时不再“自担风险”,也减轻了企业“用工即担责”的压力,实现双向减负。同时,《意见稿》允许超龄劳动者以个人身份或与企业协商继续缴纳养老保险,兼顾了劳动权利与养老待遇。此外,《意见稿》还规范了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基本权益,为超龄劳动者权益保障划出“安全线”。
政策从草案走向落地,离不开精细化设计。下一步,有关部门需要细化配套措施,明确工伤保险缴费标准、理赔流程,让企业好操作、劳动者易享受;厘清养老保险接续办法,让“多劳多得”的导向更清晰;建立便捷维权渠道,让超龄劳动者遭遇纠纷时敢于捍卫自身权益。唯有如此,政策善意才能转化为实际效果。
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是关乎尊严与价值的社会命题。对用人单位而言,这是责任也是机遇,一些企业主动购买商业保险,是在用工实践中探索保障路径;而按新规落实工伤保险缴纳,则是法定责任的底线。企业把保障做到位,既能吸引银发人才,也能赢得社会尊重,这比短期成本更有价值。
对社会而言,这有利于推动观念革新。退休人员再就业不是“添麻烦”,而是用经验反哺社会;他们追求的也不仅是收入,更是“被需要”的价值感。对政策而言,这也是治理精细化的体现。从企业自发探索到国家政策的酝酿,保障超龄劳动者权益的每一步,都彰显了“民生无小事”。当劳动价值不因年龄打折,社会便更多了些温暖与底气。(孔德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