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夏研
据媒体报道,8月19日,海南三亚西岛景区内一游客身体不适坐在躺椅上休息,被工作人员多次催促缴费。现场一游客寇女士称该工作人员佩戴工牌,说1分钟1块,60块钱1个小时。而躺椅旁提示牌写着“物品遗失、摔伤不负责”,寇女士称自己购买了98元的门票,却难以找到免费的休息座椅,质疑景区缺乏足够的休息设施,并对躺椅的免责牌表达不满。
随后,景区也发布了声明,经查,媒体报道的“收费躺椅”系收费服务区,设有专属沙滩椅、遮阳伞、专人区域维护等增值服务,收费标准为:一小时(含一小时)收费60元;一小时至两小时收费100元;全天封顶收费150元,现场设有醒目提示招牌。对于游客提到的免费休息设施问题,景区沙滩、游步道旁、游客中心等相关区域内设有免费公共休息区域。
这么看来,“1分钟1块”的催促好像也合理,按价格换算确实是这个比例。但是,一种不适感依然无法掩饰,那种紧盯收费的急切、撇清责任的狡猾。
比如开头提到的新闻,当事人身体不适坐在躺椅上休息,这属于“事出有因”;但这种事出有因却不被通融,工作人员直接换算成分钟,其实就是警告游客“每多坐一分钟都有代价”;至于“物品遗失、摔伤不负责”更是以直白刻露的语言给自己卸责。总之就是,我可以催你交钱,但你别找我负责——哪怕游客已经买了门票。
这种“服务”恐怕很难让人感到舒适,游客想打一个差评,大概也在情理之中。
仔细想想,这个事情其实更深层的原因,是景区收费没有“取之有道”,没有选择一个更合情理的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利用。
不妨设想,如果要防止游客占用座椅,其实更合理的办法是出租,有需要的游客可以租一个座椅或遮阳伞,自己去找地方。如此一来,自然杜绝了座椅占用,也不用安排工作人员劈头盖脸地要钱了。
但为什么采用了先摆好椅子再收费的方式?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样一来就可以把风光更好的海景先“占住”,相当于垄断了海天一色的美景,让想欣赏美景的游客只能付费。
可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圈下了如此巨大的区域,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事实上没法管理,于是景区只能派出工作人员四处巡查、“盯着”游客;知道自己无力保障安全,于是挂出了“概不负责”的招牌。
这样的案例并不罕见,在以往的新闻里,各种吃相可疑的做法人们并不陌生。有的景点为防止游客“偷窥”大好河山,拿围挡把风景挡住;有的景区怕游客“开车看风景”占便宜,不进入景区仅仅是路过也要设卡收费;还有景区把最佳拍摄点全部垄断下来,游客拍照都要收费,等等。
这些事情都是类似的。简单来说,就是对收费的渴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试图用有限的人力,对无限的自然风景尽可能地垄断,最终力有不逮,最后只能是姿态怪异、动作变形,令游客皱眉侧目。
当然,景区管理者可以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收费手段,到了现场的游客,大多数也无法反驳、只能默默接受。但是景色或许还可以垄断,口碑却不行,景区形象会在游客的口耳相传和互联网聚焦中变成什么样子,相信这些会在更长远的时空中发挥作用,静悄悄地展现用脚投票的力量。(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