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龙之朱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期有消费者反映,有人在网络平台上放出“医保卡薅羊毛攻略”,公然分享在药店里刷医保卡购买牙线、牙刷、洗脸巾、护肤品等日用品的经验。记者调查发现,多地药店都存在类似情况,很多人将医保卡里的钱当成零花钱用。
类似乱象由来已久。据媒体此前报道,彼时一些药店不光能买牙膏、化妆品,甚至连电饭锅、米面油、奶粉等都摆上了柜台,药店变成了杂货铺。其后,经多次治理,情况有所好转。但从央视报道看,仍有人在盯着医保资金,并以更隐蔽的方式死灰复燃。
医保个人账户资金来源于参保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以及用人单位缴纳划转的医保基金。设置个人账户,是为了支付符合医保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为了让居民求医问药更方便,而不是拿来当购物卡使用。也可能会有人觉得,与其让这部分钱闲着,还不如换些日用品“落袋为安”。这实际上也是很多人的“变现”心态。
这样的做法看似占了便宜,实则不然。一者,不划算。药店里“穿”上医疗器械“马甲”的日用品,其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据披露,一些普通的日用品,进了药店摇身一变成了“医疗产品”,溢价30%甚至50%。消费者对此不敏感,不过是因为觉得医保卡里的钱“不刷白不刷”。
再者,此举也不合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八条可以明确,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只能用于支付参保人员的医疗相关费用。这也意味着,任何与医疗无关的支付,都是不合法的。尤其是,一旦巨量医保基金流入日用品消费领域,也会透支本该“救急”“救命”的钱。
也因此,要堵上刷医保买日用品的漏洞,让医保基金用在真正该用的地方。一方面,要让大家形成正确的观念,转变“即刷即用”的心态,知道什么钱用在什么地方,不要因为贪小便宜而损害个人长远的健康利益。更何况,目前,全国很多地方都开通了医保钱包,实现了跨省共济。参保人可将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转账至近亲属的医保钱包,用于就医购药结算。
另一方面,也有必要斩断伸向医保卡的手。从央视的报道看,很多企业之所以生产似是而非的“医疗产品”,比如把防晒冰袖、口罩打上医用名称“医用隔离垫”,就是为了能刷医保结算。其他如牙线叫“牙科洁治器”、牙刷叫“牙科用毛刷”、护肤品叫“敷料”等,均是如此。而按照企业的描述,这些产品只要按要求进行备案即可在医疗器械工厂内生产。可见,有必要改变医保目录的审核机制,对那些“蹭医疗器械”的日用品,不妨强化实质用途审核。当然,考虑到监管成本的难题,也可实施更严格的终端治理,要求药店不得兜售挂着“医”字头的生活用品。
据公开数据显示,全国医保个人账户累计结存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为10096亿元,2022年为1.37万亿元,2024年继续上升为1.45万亿元。医保基金不容“薅羊毛”,如何守好、用好这笔“看病钱”“救命钱”,持续提升医疗保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这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政策利好。(龙之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