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期待“确定性”, 但技术突变总是在打破确定性。虽然从宏观看,技术进步不必然带来高失业率,但人们都容易把自己带入马车司机的角色,惊恐万状地看着横空出世的汽车。而新技术能否出现、何时出现、在哪出现,也是难以预计的。ChatGPT所代表的聊天机器人,并不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如果追溯起源的话,早几年前各大品牌的手机里就植入了类似的模块,人们甚至都开始忘了它的存在,使用率并不可观。
关爱医护人员,按照工作实际激励一线医护人员的做法应当常态化、制度化,这也是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坚力量,医护人员始终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但他们本身也是群众的一员,应当让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被看见、被承认、被尊重,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更好地治病救人、履职尽责,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真正在全社会营造出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更准确地说,人们对“异地抢药”的谴责,更主要是针对大规模抢占药品资源的这种行为。对于此种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风险以及道德危机,市场监管、网络平台等主体都已经作出回应。据报道,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布针对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行为的告诫,有网络平台限制了同主题内容的显示和传播。不过,“解铃还须系铃人”。平息“异地抢药”争议和焦虑,归根到底还在于保证新冠相关药品的充足供应。
每个人都想以最小的成本购买保障力度最大的保险产品,但保险公司所考虑的恰恰相反。所以,对想要购买保险(不止是新冠保险)的人来说,都要明白一个道理,要不要买,如何买,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定,没有绝对的标准,关键是做好风险评估和价值取舍。当然,人们对新冠保险的需求,应该会越来越侧重于对重症医疗的保障。这方面,需要保险公司从长计议,拿出在产品设计、定价上都更为社会所接受的产品。
黄桃罐头火了,实际上也是广大民众对新冠病毒开始有了切身的正确认知。人们讨论的不再是疫情之下如何防护,而是转变为交流各自日常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和“习俗习惯”。心态和行动上的转变,表明了人们已将感染新冠病毒的结果视作患了一次常见的感冒发烧,知道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日常药物储备是能够应对的,并非需惧怕之疾。对于奥密克戎危害性很小这一特点,不仅人们有了切身体会,科学研究结果同样予以了支持。
从多个省市组团赴海外“抢订单”“引外资”,到逾40城发放新一轮消费券,随着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发展的宏微观环境正不断改善,促消费、稳外贸应成为重要着力点,为市场主体解忧纾困的举措也应加紧落实。在后疫情时代,哪个地方市场主体多、企业活力足、公共服务优,哪个地方的发展潜力就大、后劲就足,在未来将赢得更多发展的先机。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踏上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就一定能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这些年来,我们在对外开放上频出大手笔,展现了大国格局和担当。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中国大门越来越大,也就能够更好地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夯得实,经济发展就更有支撑,民生福祉也更有保障。怎么完善基础设施?比如,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
诚然,优化经济结构,该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就不要犹豫,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也不要迟疑。结构优化,可能带来阵痛,但是不优化就会处处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