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刘朝)航电枢纽的作用,你了解吗?它可以综合运输条件,促进沿江经济发展,有效利用水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方便两岸群众出行……4月24日下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全国融媒体看江西”采访团走进江西新干航电枢纽主体工程施工现场和江西省港投集团石虎塘航电枢纽现场,了解利国利民“以电养航”的先行者。
具有现代气息的宏伟建筑、壮观的电站厂房、先进的通航船闸,位于泰和县的航电枢纽工程,融环保、美化、生态于一体,让人深感震撼。
江西新干航电枢纽局部(光明网记者刘朝摄)
重振“千年赣鄱黄金水道”
赣江的航道治理,古来兴之。自先秦以来,赣江这条天然通道从来没有废弃。在赣南,赣江婀娜多姿,章江和贡江如赣江伸出的两只手,一手挽着福建,另一手伸进广东。在赣北,赣江分成左右汊道进入烟波浩渺的鄱阳湖,以其宽阔宏大的胸襟走进长江。公元716年(开元四年),鄱阳湖承接京杭大运河,进入赣江航道,翻越大庾岭,经浈水入北江而达广州。南北交通大动脉东移江西,八百年间,江西人口持续快速增长。
如今,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赣江迎来了重振“千年赣鄱黄金水道”的机遇。2015年,江西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赣江新干航电枢纽工程项目拉开了序幕,4年时间,建设者们打造了全国航电枢纽工程首个仿自然生态鱼道——新干航电枢纽鱼道。
枢纽导水机构大型部件(光明网记者刘朝摄)
促进经济、方便群众,航电枢纽利国利民
为扩大江西对外开放,融入长江经济带,发挥赣江水运干支直达、江海联运优势,石虎塘航电枢纽作为江西省港投集团运营管理的第一个航电枢纽,于2005年底开始前期工作,2013年4月,6台机组及公用系统全部投入试运行。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枢纽2016年发电量达5.41亿度,超设计发电量并创历史新高;2019年3月26日,单日发电量达296万千瓦时,创单日发电量历史新高。多年累积发电量26余亿度,该航电枢纽是江西省已建成水运工程中投资数量、建设规模最大的项目,拥有多个全省“第一”桂冠,成为全省探索“以电养航”的先行者,为地方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作为江西省水上交通最大的航电枢纽工程,工程的运行使得坝址上游38公里航道的等级提高到III级,水上高速路的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不仅如此,航电枢纽还改善了赣江通航条件,促进赣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两岸群众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赣江中下游开发,帮助井冈山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枢纽促进江西省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一定程度地缓解江西省电力资源不足的矛盾;通过防护工程,枢纽提高了两岸防洪标准,减少了汛期受淹人口4.78万人,保护耕地5.59万亩;而且,枢纽坝顶桥梁以及库区范围82座大小桥梁,极大地方便了两岸近十万人以及库区群众的交通。
枢纽设置的航道人字闸(光明网记者刘朝摄)
注重生态,保护江西母亲河
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赣江鱼类资源丰富,为有效保护鱼类资源,维持生态平衡,新干航电枢纽项目倾力建设仿自然生态鱼道。“我们施工的仿真生态鱼道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段和混凝土段的有效衔接,天然鹅卵石层层附着,不仅可以保护赣江渔业资源,减小闸坝对河流生态的负面影响,也为鱼类保护提供新的应用研究方向。”施工单位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新干项目总工程师舒磊说道。
保护水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航电枢纽同样做出了巨大贡献。据了解,为促进江河渔业可持续发展,石虎塘航电枢纽自2015年开始开展渔业增殖放流活动,以四大家鱼为主,每年放流鱼苗220余万尾,同时自主进行种鱼的培育和孵化。
同时,身处赣江上,生产废水对赣江水质的影响不容忽视。为确保绿色发展,江西水运工程建设中首次引进了一套技术领先、可靠的全自动污水处理系统,极大地减少了对赣江水质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