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态环境保护不要讳言“利益”

2017-01-17 14:26:50

要将生态保护落实为常态化的任务,就要不讳言“利益”二字,不能空谈口号而不协调和解决利益问题。保护环保部门的合法合理权益,扭转整个政府系统的利益观,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举措。

  由于生态破坏严重,2015年9月,环保部对甘肃省张掖市政府、甘肃省林业厅和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了约谈并要求整改,而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上个月底刚刚结束对甘肃省的督察后发现,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依然严重。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负责人在谈到生态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时称:“面包没吃到会饿死的。”

  央视记者在当地采访时发现,当地两座水电站对法律规定放生态水的要求置若罔闻,导致水库下游河水流量严重不足。只有在中央环保督察组来现场检查时,水电站才“恰好”放了几天水。换言之,祁连山地区的生态问题,可能比中央环保督察组所发现的更严重。当地的阳奉阴违,是屡屡整改和督查之下,生态破坏问题依旧严重的重要因素。

  重重环保压力之下,要说当地对环保完全不上心吗?政府部门领导接受约谈,不说其它,单在面子上就挂不住。但是,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约谈和督查一拳打到棉花上?答案也很明确,就是当地所顽固保护的局部利益。前述将利益形容为“面包”的比喻,道出了大实话。

  像水电站等紧扣经济指标的部门寻求利益很好理解,可是为什么连环保部门、自然保护区也站在地方利益一边说话?这与当下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问题不无关系。祁连山地区是生态保护的重点地区,应该说当地环保力量不算薄弱,但是环保部门受地方政府要挟,“你吃我的、喝我的,还告我的状,那还了得?”因为这样的原因,只有当上级环保部门甚至中央前来督查,地方才可能有所收敛,而这种收敛往往是做做形式罢了。

  显然,改变现有双重管理的机制,是扭转地方环保部门“无力”的根本手段。去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提出县级环保局调整为市级环保局的派出分局,由市级环保局直接管理。这项改革有助于解决基层环保工作严重受地方干预的问题,这或许是未来一段时间环保部门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然而,仅仅凭着环保部门体制调整,尚不足以从源头解决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无论环保部门如何“硬气”,“猫捉老鼠”的游戏依然会上演。何况,不管如何,环保部门都是政府系统的组成部分,如果整个行政系统没有将生态利益上升为最重要的利益,仅凭环保部门唱独角戏,环保效果就要大打折扣。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搞不好环境,这是一些职能部门的普遍问题。跟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相比,它们更愿意看到矿山、工厂、水电站……因为这些能够在短期内创造利益,提升政绩。因此,要让地方各职能部门不再抱残守缺,必须扭转他们的利益观,让环境成为他们眼中最重要的利益。

  在“保增长”的背景下,利益观的扭转似乎多了阻碍。但是,只要自上而下抱有决心,坚定不移地实施,努力就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有关部门近期印发的涉及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对生态环境质量等体现人民获得感的指标赋予很高的分值和权重。在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GDP增长质量权重不到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权重的一半,占全部考核权重不到10%。这是推动官员政绩观、部门利益观转变的有效举措。

  开展环保工作,将生态保护落实为常态化的任务,就要不讳言“利益”二字。每个部门、每个人都有利益,都会打算盘,空谈口号而不协调和解决利益问题,就会让屡查屡犯的问题重演。保护环保部门的合法、合理权益,扭转整个政府系统的利益观,是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维持的必要举措。(王钟的)

责任编辑:贺梓秋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