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发展“硬”环境“软”的行政理念如何破

2017-04-12 17:32:11

环境治理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当下的空气、水与大地的质量,更关系到该地长期的生存质量、可持续发展。

  “西安市长安区、阎良区相关人员环保底线意识不强,人为干扰国家空气质量监测子站正常运行,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实施造假,造成恶劣影响……”11日,环保部官网公布了《中央第六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陕西省反馈督察情况》,据陕西省披露,截至2017年2月底,督察组交办的1309件环境举报问题均已办结,938人被问责。

  与此前已经公布的京津冀环保督查情况相似,中央环保督察组在陕西省也发现了不少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也不仅陕西省存在,其他地方同样存在。尽管目前督察组交办的1309件环境举报问题均已办结,但从中透露出来的一些苗头或趋势性问题,仍值得格外重视。

  比如,督察谈话中,不少领导反映,全省环境保护认识仍有差距,一些地方领导仍然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环境保护是软指标,因而在工作中往往一手硬、一手软,环保工作显得比较被动。

  这其中,突出的例证包括,本应成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西咸新区,在实际工作中重开发、轻保护,每天近4万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渗坑或河流;关中地区近年来仍在大量新建扩建高污染项目;相关职能部门减煤、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认识不到位,推进乏力,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在环境优先、生态优先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的背景下,陕西省却依然沿袭固有的发展路径,一味“大干快上促发展”,竟然将西咸新区搞成“先污染后治理”的新区,听任每天4万吨废水与污水直排,确实令人惊讶。而这样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相信当地官员不会不明白。此前几十年来,东部地区类似的教训已经十分深刻。明知不可持续而依然故我,足见其行政思维的僵化。

  这也表明,在很多官员,甚至是高级别官员那里,生态环境并非优选,他们更在意的还是任期内可见的政绩。只要报表数据好看,并藉此迅速获得升迁,哪管此后的环境恶化、生态脆弱!即便是国家批准其建设新区,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而完全缺乏新的发展理念。

  这些地方的干部可能会抱怨,地处西部的陕西省这些年发展滞后,应该优先考虑发展,甚至还会强调发展快了对老百姓有好处。而事实上,这些年来,在这种粗放、野蛮的发展思路主导下,一般民众不仅饱受雾霾、污水、毒地等环境报复之苦,难见蓝天白云、小桥流水,也屡屡遭遇公权力强拆、强征耕地的损害,由此甚至引发激烈的冲突与对抗。

  可以说,以往官员习惯了的发展“硬”、环境“软”的做法,在现实中已经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老百姓并不买账。至于那种为了蒙骗环保检查而弄虚作假的行政行为,更是让人深恶痛绝,其中哪有半点为民众福祉考量的成分?对此理应严厉问责,决不能姑息迁就。

  环境治理不仅关系到一个地方当下的空气、水与大地的质量,更关系到该地长期的生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此之际,有必要从根本上破除地方官员的路径依赖。一方面,以最严的环保督查强化监管,促使各地政府真正转变发展理念,梳理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的新发展观,并辅以严厉的问责,不换思路就换人;另一方面,也需要改革干部考评机制,不再以GDP论英雄,严肃规划的权威,不能再因人废政、朝令夕改。(胡印斌)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