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棉花肉松”:谨防网络谣言“碰瓷”食品安全

2017-05-31 18:41:57

有关部门也不妨学习借助网络直播等现代手段,让人们看到监管的决心、执法的有力,巩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所谓“流言止于智者”,本质是政府监管有力、执法透明,让真相跑到谣言前面,使民知之、信之。

  媒体报道,青岛两名妇女将某品牌肉松饼拿水浸泡,不停用手揉搓肉松,形成一团白色絮状物,她们称这种絮状物是“棉花”,并将视频上传微信群,引发不良后果。随后,该说法被证伪,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取证,依法对上述两人行政拘留5日。

  因为发布一段声称“肉松饼里装棉花”的视频被拘留,看起来有点小题大做,实际上恰如其分。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谣言传播后,海量点击出现了,涉事糕点店被“包围”甚至被迫关门了,人们的焦虑感更重了,这难道还不严重吗?《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警方在调查和检测结果的基础上,迅速对造谣者行政拘留,是一种法律对谣言的果断亮剑。

  也要看到,依法拘留造谣者不难,但是消除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却并不轻松。一方面,澄清谣言需要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行政成本。10年前,为了查明“纸馅包子”事件,北京市组织开展了拉网式专项检查、检测行动,耗费相当大的人力物力才还原真相;这一次为了粉碎谣言,青岛有关部门也是动用调查取证、权威检测、网上辟谣等诸多手段,才算基本打消了人们的焦虑。辟谣成本巨大,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手机直播就能迅速传播不实信息,造谣的成本却越来越低。

  另一方面,即便谣言得以澄清、真相得以还原,它造成的焦虑感、不信任感却很难迅速消除,相反,故意传播的谣言与食品安全本身存在的问题相互交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严重冲击着人们对当下食品安全的信心,这恐怕是最令人担忧之处。这就好比现实生活中的“碰瓷”现象,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出现几个故意讹钱的“坏老太”“坏老汉”,即便真相最终大白于天下,人们在扶危济困之时也难免多出许多顾虑,贻害何其远矣。

  防止“棉花肉松”等网络谣言“碰瓷”食品安全,当然不能靠封堵网络直播、微信传播等渠道,不让人说话,但传播平台也好、监管部门也罢,都可以而且应该依法监管传播的内容,确保合法合规,对恶意造谣者依法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不妨学习借助网络直播等现代手段,让人们看到监管的决心、执法的有力,巩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所谓“流言止于智者”,本质是政府监管有力、执法透明,让真相跑到谣言前面,使民知之、信之。(李思辉)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