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中国网络文学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首页> 时评频道> 网络文艺评谈 > 正文

中国网络文学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3-15 11:26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安徽大学特聘教授 周志雄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文学创作存在“星多月不明”、导向良莠不齐的情况,不应一味追求产量和点击量,而需回溯艺术创作的本源,深入人民群众、贴近社会变迁。在他看来,无论书写媒介如何变迁,作家关注的问题、追求的价值取向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如果把新技术的“新”,当成文艺本身的“新”,不免本末倒置。

中国网络文学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这个判断,大体上是不错的,但又不止于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网络文学,也经历了从自由生长到出现精品力作的过程。短短二十年间,中国网络文学初步形成了小说、影视、动漫、游戏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文学网站的推动,以及主管部门、监管机构的引导下,随着读者阅读需求的不断提高,近年来的网络文学创作,正在发生积极变化。

  这种变化,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现实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越来越多。早些年,出现了《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蜗居》《裸婚》《失恋三十三天》等一些相关作品,在读者中颇具影响力。近年来,在中国作协的网络小说排行榜、重点作品扶持及各种网络文学评奖中,齐橙的《大国重工》《材料帝国》,舞清影521的《你好消防员》,打眼的《宝鉴》,多一半的《第五名发家》等一大批现实题材力作脱颖而出。

  需要讨论的问题是,网络文学应当如何书写现实?在发展过程中,网络文学形成了一套自足的、符合读者接受心理的故事模式和叙述模式:主角有主角光环,有各种奇遇,不断地成功晋级,让读者沉浸在人物故事之中,获得阅读的快感。这样的网络文学,也被称为“爽文”。之所以能吸引读者,就是在虚幻的世界中,让人面向内心的真实、调动自我的潜能,树立“通过努力去争取成功”的价值理念,起到制造梦想、舒缓压力的作用,不无现实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叙述方式中,往往奇遇、好运太多,与现实人生的事实逻辑相悖。

  文学作品是语言的世界,是第二现实。文学作品所构筑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是有区别的,表现方式也并非定于一尊。批判现实主义注重社会生活细节和社会生活环境的描写,现代主义通过夸张变形的方式揭示本质的人生状态。在传统文学中,也不乏巧合、悬念的手法运用。网络文学,在“奇遇”式的故事叙述中,依然可以表现生活现实,关键是看作品能否在细节、内容上贴近现实真实和人性真实,能否以圆融的逻辑展开故事,能否有效融进现实关怀。

  优秀的网络文学,往往是那些既有效运用又主动超越网络文学叙述模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对生活丰富性的揭示上,并不比传统文学弱。例如,历史、官场、商场、青春、都市、校园等题材,对不同生活领域的描写,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体察生活、认识人情事理,带动读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齐橙的《大国重工》,可谓一部中国当代工业发展史。作者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以“爽文”的故事叙述,巧妙地串起了这些历史事件。疯丢子的《百年家书》,以穿越小说的形式书写抗战的历史,内容上干货十足,富有历史和现实情怀,表现出作者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感。诸如此类。

  网络文学面向的是大众读者,在表现现实的深度方面,多数作品可能无法与传统文学比肩。但在表现的广度、对各类知识的融合、对人情事理的发现等方面,不少网络文学的社会效应已经超过了传统文学。虽然不乏粗制滥造、跟风模仿之作,但一些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常常令人脑洞大开,在内容的构思、题材的开掘、故事的讲述、文学元素的综合运用等方面富于创意。在玄幻、穿越、升级等基本的类型故事模式中,优秀作者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实现借鉴与融合上的创新。

  对网络文学“星多月不明”的判断,与中国当代文艺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类似。“月明”是需要努力的方向,但症结不是“星多”。“星多”,是“月明”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网络作家队伍不断壮大,有十年以上创作经历者越来越多。他们有着较强的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并能主动调整自己、更新自己,创作也日渐成熟。网络作家管平潮曾用“降速、减量、提质”等几个词汇,来概括网络文学的出路。网络文学的创新动力和精品化趋势,从来都是存在的,希望接下来能够扬长补短,做好理论总结和实践应用。(周志雄)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