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网络文学创作需重视“细枝末节”
首页> 时评频道> 网络文艺评谈 > 正文

网络文学创作需重视“细枝末节”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18-06-19 17:4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桫椤

  目前,网络已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渠道,在庞大读者群的推动下,网络文学作品体量逐渐增大,不同文化门类的生产者以及不同阅读偏好的读者,都可以从海量网络文学资源库中找到适用于自己的资源。同时,围绕网络文学形成的文化热点层出不穷,在当代文学中掀起阵阵波澜。身处热闹无比的场域之中,总感觉自己被话题、观点、潮流裹挟,忽视了创作和文本中的细节,比如知识背景、情节设计、形象塑造等问题。网络文学作品是作家以文学的表现手法进行遣词造和谋篇构局,作品能否引发读者共鸣,都体现着作者对于细节功能的权衡拿捏。因此,对于网络文学的观察和研究,我们除了要关注“现象级”问题,更要重视“细枝末节”。

  当我们评价传统文学作品时,多注重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例如它在哪些方面、在多大程度上表达了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是不是有创造性的审美表达等。但我们读网络文学作品时,会看它的故事背景是否清楚,世界体系创设是否合理,叙事逻辑有无硬伤等。似乎可以以此得出这样的结论:衡量传统创作用的是文学的“最高标准”,评价网络文学作品使用“最低标准”就够了。但文学是一种靠语言创造艺术形象和表达思想情感的审美意识形态,无论是何种文学形态,它们在反映客观规律和现实生活逻辑方面是有“公约数”的。因此,传统文学作品和网络文学作品的评判差异,不能简单粗暴的一概而论,恰恰体现出“严肃文学”和“大众文学”应分别适用不同的评价标准。

  网络文学作品良莠不齐。一些网络文学作者为了提高作品点击率,一味迎合市场,吸引低端阅读趣味,忽视网络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承担。此外,一些作品无视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细节处理过于粗糙,也拉低了网络文学作品的整体水平。无论是何种文学作品,都要讲究一个“真”,即艺术要保有其真实性,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作品未必一定要书写客观世界中实际发生的事,但即便是虚拟的情节,也要保证能够自圆其说,故事构架要形成逻辑闭环。例如,一部反映国企改革的网络文学作品,将本来发生于九十年代的历史事实挪移到了八十年代,致使作品出现硬伤,真实性大打折扣。此外,一些网络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违背现实规律,将小概率事件夸大为普遍现象,导致情节过于“狗血”,造作和刻意的“无巧不成书”十分明显,也有损作品的艺术真实性。

  当然,出现这些问题,不单单体现出一些作者缺乏相关知识储备,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作品细节的忽略。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网络文学创作的重故事、轻语言,重人设、轻逻辑,重“爽点”、轻铺垫的风气,削弱了网络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当我们在看书的时候,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那么这本书现在与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这个观点不仅是针对传统文学作品,同样也适应于网络文学。网络文学要提高精品化意识,网络作家以经典大众文学作品为标准,用工匠之心完善作品的细节,创作出经得起读者和时间考验的作品。(桫 椤)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