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国家级贫困县4800万元修广场 仍有村民靠煤油灯照明
光明网评论员:靠两人手拉手才能环抱住的银杏古树,6株一字排开;8根图腾石柱屹立于广场中央,沿着中轴线依次分列成弧线状……你见过这样搞形象工程“不差钱”的贫困县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国家级贫困县湖南省汝城县斥资4800万修建爱莲广场,仅6株银杏树就花了285万元,当地却仍有村民靠煤油灯照明。
2008年以来,该县修建广场公园11个、市政道路项目26个,违规修建办公楼10栋,几乎一半的钱都用在大搞城市开发和城市建设,而培植财源、促进产业发展方面还不到6%。如此鲜明的对比之下,广场越建越大、马路越建越宽、基建越建越奢华,这样的“面子”,对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是否恰恰是最没面子?
地方的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是被党和人民寄予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重望的“带头人”。一个地方的“一把手”就应该是民生改善的第一责任人,看问题、做决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而不是以“政绩”为中心,否则就必然搞偏,招致民怨民愤。为官一任,应当造福一方,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真正的“面子”不在城市建设的光鲜,而在民生得到切实改善,老百姓彻底摆脱贫困,留下体恤百姓的良好政声。
实际上,一个个大而不当、大而无用,明显与当地经济承受能力不符的工程,都是一封封摆在明面上的“举报信”。经济发展有其阶段性,一个地方发展到什么程度大体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居然过起了连很多百强县都比不上的“奢华”日子,这难道不反常吗?
看到汝城县斥资4800万建的广场,以及大量豪华的市政工程,湖南省委派出的巡视组看到的不是“政绩”而是震撼,察觉到的不是“有面子”而是“不对劲”,这又何尝不是公众的共同感受呢?
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大搞形象工程的报道屡见不鲜,个中是非已很明显,但仍有一些官员前赴后继、乐此不疲,背后有复杂的原因。一是对干部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健全,民生投入远不及形象工程来得显眼;二是地方官员权力过大,巨大的公共投入到底是投向最紧迫的领域,还是就图个城市外表光鲜,往往由当地主政者的主观好恶说了算,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比如,汝城县的前任县委书记已被免职,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紧急叫停一批还在建设的项目,这说明此前的决策机制有问题。胡乱折腾一气,烂摊子谁来收拾?搞出了大窟窿,受苦的还不是老百姓?
一个地方该怎么发展,什么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公共资金该用在哪些地方,在这些重大问题、重大决策上,地方官员还须充分听取民众意见,真正进行民主协商。同时,上级部门应切实发挥监管作用,让面子主义、政绩冲动没有野马狂奔的可能,如此才能杜绝公共决策“只管形象工程好看,不管百姓如何点灯”。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环评“真”起来,公众参与就要“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