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2008年至2018年居民存款增速从18%下滑到7%左右 居民少存的钱去哪儿了?
光明网评论员:今天(9月17日)有媒体报道说,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75.2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0.7个百分点;8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9万亿元,同比少增272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463亿元,逆转了7月份负增长2900亿的局面,但增速已经放缓。有报道称,数据显示,自1979年至2018年这39年间,中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速从未跌破9%,8月份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3%的数字,是最近40年来最低。在各项存款余额增速整体下滑之外,居民存款增速下滑更令人瞩目:从2008年到2018年,短短10年间,居民存款的增速从18%下滑到了7%左右。
居民存款都去哪了?如果不绕弯子的话,答案简单,一是投资钢筋混凝土——买房了,一是奔医院——看病了。如此说,当然也有官方数据作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一组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购房和看病,而标志居民生活质量的人均支出项的增速却皆为负数。
北京市统计局的市场调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排在前3位的是住房、食品和烟酒、交通和通信。这其中,居民在房屋支出方面的增速达到了22.1%,是所有支出中增速最高的。然而,在标志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支出第二多和第三多的食品和烟酒、交通和通信项上,增速却为-1.2%和-11.5%;其他标志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支出项“生活用品和服务”的支出增速也同为负数:-4.6%(参见光明网评论员文章《居民收入跑赢GDP,还有跑在更前面的》)。
这组数据还显示,除房屋支出增速高达22.1%、位列第一以外,医疗保健项的支出增速位列第二,达18.2%。由此可见,居民除了购房——房屋的支出增速达到了22.1%,除了跑医院——医疗保健的支出增速达到了18.2%,其他生活类的支出增速都为负数,这样支出项上的增速和已为负数的增速,应该完全可以回答“居民存款都去哪了”的问题。更关键的还在于,北京市是在上海市之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位第二的城市。由北京市居民上半年相关统计数据,其结论自然不能覆盖至全国,但谓其有一定的代表性,应该不错。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也可以支撑这一观点。有报道分析称,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06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2017年上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也就是说,今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比去年少0.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另一组数据,则更加清楚地指明了居民存款究竟都去哪了。这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仅厦门一地的房价环比下调;15个热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有1个,比上月减少1个城市,上涨的城市却有12个,较上月增加1个城市,最高涨幅为3.4%;同比下降的城市有2个,相对比上月减少2个城市,最大降幅为1.6%;上涨的城市有13个,比上月增加2个城市,最高涨幅为10.2%——楼市总体趋势仍然是涨声一片。
当然,进入8月,全国各地房地产市场上的土地流拍数量有所增加,地方财政的“钱景”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过,无论怎样,居民存款增速下滑的趋势在短期内都难以逆转。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道歉、真相和规则意识,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