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经济ke】最近,决策层密集向民企喊话
首页> 时评频道 > 正文

【经济ke】最近,决策层密集向民企喊话

2018-10-08 11:30来源:经济网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党中央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保护民营经济发展。

  9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浙江临时改变考察路线,前往一民营企业投资项目时说,“我们还会出台更多政策,给民营企业更加良好稳定的市场预期。”

  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民营企业已经支撑起中国经济的大半壁江山之后,最高层为何还要频频喊话民营企业,给民营企业派发定心丸?

  迷雾

  民营企业有多重要?

  一个通俗的说法是“五六七八九”,即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高层的表态就像是一场及时雨。这一段时间,一些媒体或个人激进的言论确实让我们紧张,也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一家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比如,不知道从哪个角落里冒出来的某“小平”,抛出民营经济退场论,被裹挟以阴谋论而过度解读。

  退场论是今年以来“国进民退论”的升级版,其他各种奇谈怪论也频频在自媒体出现,引来不少人的围观与附和,更让众多民营企业家心神不定

  在中国,指责民营企业仿佛具有天然的正义性。数千年来,“士农工商”序列中,商人哪怕事业做得再大,其社会地位始终卑微。司马光的一句话颇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里对商人的认识:“彼商贾者,志于利而已矣。”

  既然被视为一心求利,在重视“义利之辨”的传统中国,商人自然也钉在为富不仁的耻辱柱上,任人唾骂而不得反驳。

  回望历史,各朝代每逢经济困难或财政困难,首先被牺牲的总是商人。汉武帝之桑弘羊,宋神宗之王安石,或李鸿章之盛宣怀,无不是朝廷与商人争利。

  毋庸讳言,数十年前,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时,我国一度大规模改造、消灭民营经济,即便如今,每想起其带来的阴影仍不免让人心有余悸。就在两三天前,某部门领导关于企业民主管理的说法被冠以公私合营论再次刷屏。一位企业家说,很多人认为这就代表主管部门的意见,确实吓了一跳。

  然而,这样的时代早已翻篇,曾经的悲剧不应再上演。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就已明确指出,正是人人追求私利,才能实现最大的公共利益,由此指导近现代经济数百年的发展。

  这已被历史无数次证明,也被全球奉为圭臬。四十年前,我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逐步确定由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才有了中国经济今天辉煌的成就。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发展承受巨大压力,不少民营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正处于转型爬坡的攻坚之时,“退场论”却甚嚣尘上。这无疑会给民营企业带来一大团疑云,让大家看不清前行的路。如果任其肆意蔓延,甚至会干扰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方向。

  索性,敏感时间,最高层领导快速响应民间呼声,一锤定音,给大家派下定心丸,也是一颗定风丹。这也是再次确认,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不会变,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态度不会变。

  脆弱

  不过,正所谓空穴来风,近段时间不少现象的确让人有些困惑。换言之,民营企业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否真的存在“国进民退”呢?

  不如用数据来说话。

  最近被热议的民营上市公司卖身国企现象,被视为“国进民退”最直接的证据。

  真实情况如何?先说面上的数据,截至8月10日,A股共有331家上市公司发生股权交易,其中具有国资背景的公司或机构的占比35.34%。

  数字冰冷,却会说话。国资占比35.34%,也就是说,个案中单独被拎出来亮相、看起来凶猛的国资,依然不是主力,顶多也就算援军。

  凑近一看,援军到底是跟在主力后面捡了便宜还是接了烫手山芋,还不太好说。以总价一块钱转让控股权的金一文化(002721)为例,负债128.53亿元,连续四年经营性现金为负,2017年经营性现金流为-16.65亿元。

  怎么堵塞这样的失血黑洞?想必接盘侠还有得折腾。如果像白衣骑士孙宏斌接盘乐视一样,一把划掉100多亿元的坏账,国资系统的操盘人恐怕还面临被问责的风险。

  时间再拉长一点,视线再放宽一点,有些事能看得更清楚一点。

  “如果政策很难推进,今年将是民企的卖身年不是给国企当‘小妾’,就是给外企当‘二奶’。”这句话一度很火爆,不过,它出自12年前一位民企老板之口。

  有学者说:“2005年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体会到的民营经济最为艰难的一年。”那段时间里,有德隆之死,也有郎顾之争,且以顾雏军锒铛入狱,正是“国进民退”论肇始之时。

  12年过去,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的地位有何变化?2005年,民营经济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在GDP中的比重是49.7%,现在占比超过60%,提升10个点。既然从上一波“国进民退”论高潮至今,民营经济始终高歌猛进,那民营企业家们真正焦虑的是什么呢?问题出在哪里?

  市场对公平的渴望,对所有制歧视的抵触,最是触动人心。

  去产能,如钢铁行业,可观察的是民营钢铁企业受伤颇深,而全行业涨价后赚得盆满钵满的多是国有企业。产业链上,上游行业去产能后涨价的多是大型国企,下游承受涨价压力的却以民企居多;

  去污染,《中国经济记者》在某中部县发现,合法合规的民营造纸企业被强行关闭,环保局长说,“排放达标也要关,总还是有污染嘛”。

  去杠杆,不少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不得不卖身求存,除了企业自身过度加杠杆带来的风险失控,也反映出普遍存在的民企融资难困境。民营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中小企业。

  一家金属加工制造行业上市公司的董秘认为,“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企业的敏感性就强了。如果大家都一样,那也没事,但民营企业受到的影响明显更大。”

  高层已清醒地把脉症结所在。在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指出,不论何种所有制企业,也不论是中企还是外企,只要在中国注册,都将在减税降费、公正公平等方面获得一视同仁待遇。

  稳预期

  “你们的建设项目给市场一剂‘稳定剂’。”9月28日,李克强在浙江一民营投资项目基地说,“我们还会出台更多政策,给民营企业更加良好稳定的市场预期。”

  稳定的预期,一语中的。有企业家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国家大方向往哪边走,这比什么都重要。

  另有企业家觉得,良好稳定的预期,来自落到实处的深化改革,已经达成共识的改革要尽快推进。今年,呼声最高的无疑是减税降费,国务院规定2018年要降1.5万亿税费,可上半年税收增速超过GDP,表明整体税负还在提高,市场就有些迷茫。记者接触的多位企业人士均期盼,减税的措施快一点,力度大一点,一些乱七八糟的费能少一点。

  社保名义上是费,实际上是税,常州工厂被追缴十年社保的消息一出,举国震动。有民营企业高管说,如果这么搞,国企可能没事,但民营企业要死一大片,“很多企业的净利润率都在5%以下,追缴的话,还不如让他们直接倒闭”。

  所幸,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时回应,原则上不允许追缴。尽管如此,是否能管得住全国各地那随时可能伸出去的手,市场依然弥漫着疑虑情绪。上述人士直言,“我们期待更加明确的法规和制度来约束,让市场放心。”

  人心思变,人心亦求稳。人心稳了,该花的钱敢花,消费就升级,内需就稳定,就无惧外部的异常波动;预期定了,该投的钱敢投,投资就动力澎湃,创新转型自然就会加速。可以说,民营经济稳了,中国经济也就稳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很多改革举措都是围绕怎么进一步发展民营经济,对这一点民营企业要进一步增强信心。我们要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有益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

  市场充满期待。

  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永华

[责编:王营]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