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考未老,青春不散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论员 > 正文

高考未老,青春不散

来源:光明网2019-06-07 11:2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阅读提示上千万考生今日走进2019年高考考场 

  光明网评论员:一日长安花,十里春风路。

  今天,中国千万考生奔赴高考考场。当朋友圈里的高考作文题化为热火朝天的段子之时,我们对高考的祝福与追忆山呼海啸而至。2019年的高考季——教育部官网早早开始辟谣、监督举报路径堵死“替考”,山西“高考哥”备战第9次高考、毛坦厂中学取消集体送考、衡水女学霸哭诉“高中实苦”、遂宁爸爸给高三的孩子写家书……每座城每个人,似乎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讲述着与高考的爱恨情仇。

  高考早已是星辰大海,不复是独木舟。教育部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031万(不含高职扩招补报名人数)。这数字,相当于葡萄牙或瑞典等国的总人口。上一轮高考报名人数破千万,是在2009年。十年过去,好在,高考录取率已从62%提高到今天的81%。还可以再补充一个数据:2018年,我国高校招生790万,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48.1%,2019年,毛入学率据称将超过50%。果真如此,按照国际上的说法,我国已进入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高考,考生们不再担心“没学上”。

  高考只能是中流击楫,无法一劳永逸。今天。考大学容易,考个好大学真不容易。有人按照2018年的高考录取情况,测算出985大学全国平均录取率大约为1.68%、211大学全国平均录取率约为4.7%。更重要的是,早在去年,教育部便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意见明确,到2035年,要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本科教育。本科不牢,地动山摇。清考取消了、“水课”挤干了、论文更严了、毕业更紧了……考上大学就能高枕无忧的迷梦,这两年已陆续惊醒了更多“梦中人”。

  高考或许不是最好的,却一定不是最坏的。这些年,从“高考疯狂”到“假装看淡”、从“读书无用”到“读书有用”,反思与纠结始终如影随形,共识与定论亦渐深入人心。一周前,微博热搜上,冲出了一个热门话题“假如醒来发现自己在高三”,收获近3万条留言。其中,“珍惜每一刻,好好努力一次”的留言,寥寥数语,收获高赞。

  这大概说明两件事:一则,高考对于每个普通孩子自有独特的人生价值。选拔性考试是理性的、亦是残酷的,但这恰恰是对沉潜奋斗与勠力拼搏的赞赏。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1977年冬天,关闭十余年之久的高考大门重新开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闪耀而至。今天的高考,与过往皆有区别,却始终承载着“人生上游”的重任。二则,在这个数字时代,跨过“人生实苦、但请足够相信”的勉励,我们还会发现“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的箴言。曾令无数高三学子苦不堪言的当下,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却再也回不去的最初。若干年后,那些年轻人终究会明白,原来“上学没受的苦,生活都一点一点还给我了。”

  生活哪有那么多的易如反掌和顺流而下呢?这些年来,改革高考制度的旨归,并不是为了抽象的“快乐”,而仍是立足于文化与文明的传承与创新之上。高考是青春的一个驿站,带着寒窗十载的梦想,去眺望更远的远方。

  我们无须夸大高考的杠杆效应,亦无须妖魔化高考的机会成本。这42年来,由高考供给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是浩荡改革开放的智力支撑、是风云70年巨变的人力之本。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渴求,乃至当下的“抢才大战”和“芯片之争”,无不指向包括高考在内的卧薪尝胆的教育版图。是啊,哪一届的年轻人,可以唱着跳着就到了彼岸?而我们对更公平、更透明、更干净的高考多一些期待与憧憬,又是什么羞于启齿的事情呢?

  冯唐易老。不散场的,大概惟有历史向前的车轮。改变命运的努力值得敬仰,积极向上的人生需要鼓掌。拼过奋斗过,就算你不是全场“最亮的仔“,远方还有更辽阔的风景——就在海阔潮涌时、就在风劲扬帆处。

  祝你前程远大,愿你归来少年!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将幼儿遗忘校车致死,“情节轻微”?

高考未老,青春不散

[ 责编:刘冰雅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