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机电系学生实训被安排在欢乐谷“扮鬼”
光明网评论员:少数职校在寒暑假实习实训上动的“脑筋”,恐怕比寻常的教育教学质量还要费心。
近日,渤海理工职业学院学生实训,被安排到欢乐谷“打工”一事引发关注。记者了解到,有机电系学生在鬼屋“扮鬼”、景区餐厅内上货打杂,经贸管理系学生在小卖部卖烤肠、检票安检……校方称此次实训属模块化教学,目前是前期熟悉环境的轮岗,“是为了让大家掌握技能,培养蓝领人才。”
这真的是个荒唐的逻辑:搬货扫地、卖卖烤肠、“扮鬼”吓人,如果这就是“掌握技能、培养蓝领”,游乐场大概不仅不要开工资给这些勤杂岗位、反而要向这些劳动者收“培训费”了。若没曝光,这般“实习”可能就这么“轮岗”下去了;这一曝光,相关人员说这是“前期熟悉环境”。欢乐谷这样的游乐场,让学生们自由闲逛半天大概就熟悉环境了吧,需要如此大费周章冒充“廉价劳动力”吗?说真的,为机电系学生“扮鬼”找个糊弄得过去的理由,恐怕也是挺难的。
更大的疑问还在于以下层面:第一,涉嫌利益分配的暗箱化和模糊化。欢乐谷方面表示,是给了校方一笔费用的;而校方却称,“钱都花在学生身上了”,包括饭补600元等。打脸的是,学生方面的说法是没有工资,“连饭补都是被曝光后,才在卡上多了200元左右。”那么,校方就有必要把这个糊涂账算算清楚——摊在阳光下、算在明白处,省得亏了钱还不落好。
第二,实训程序涉嫌粗暴与违规操作。比如之前有部分学生拒绝参加实训遭到了“降年级”或警告处理。“辅导员发在群里,文件上有他们的学号和名单”。这种疑似逼上梁山的做派,合法吗?依据《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学生参加实习前,职业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应当签订实习协议,且三方各执一份。未按规定签订实习协议的,不得安排学生实习。那么,校方拉着机电系学生“扮鬼”的实训,究竟算不算违规,恐怕不能自说自话、自证清白。
难能可贵的是,校方终究承认“目前一些学生的岗位分配确实不太合理,与预想有差距”。搬货扫地、卖卖烤肠、“扮鬼”吓人,如此操作,不是“不太合理”,而是“太不合理”。但问题是,这种差距是媒体曝光之后才后知后觉的、疑惑是早就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有些相似的桥段,总在相似地上演着。比如去年10月份,河南郑州科技学院学习经济类的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安排下分批启程去武汉,为马上到来的双十一给物流公司分拣快递。再往前看,一个富士康的流水线上,亦曾聚集过学建筑、语言文学、艺术、护理等各种专业的“实习生”。这些故事,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故”。而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通报了多家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的职业学校,并要求按照《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各地教育部门要始终保持治理实习违规问题的高压态势。
遗憾的是,少数职业院校始终不收敛、不收手。
为了中国职业院校的“去污名化”及长远发展,各方各界可谓是操碎了心。自今年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后,高职扩招百万、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等10余个政策文件纷纷出台。有人说,中国的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巨大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还应该看到职业院校常年以来在内部治理上的一些顽疾,比如“校商不清”的实习乱象。如果这些影响恶劣的问题始终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生源危机之下,考生及家长如何对职业教育有多一份的信任与信心呢?
鬼屋实训这样的乱象,不啻是写给教育、纪检等主管部门及职教改革版图的一封举报信。它一方面提醒行政部门掘进真相、严厉问责,拿出更有威慑力的罚单管住任性的“实习权”;另一方面亦提醒更完善的建章立制,真正把实习或实训等与市场有染的行为,关进公共治理的笼子里。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权力的谦抑不是恩赐,是其渊源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