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人脸识别进校园不只是让师生变戏精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人脸识别进校园不只是让师生变戏精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19-10-14 17: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张田勘

  据楚天都市报报道,一所知名大学2019级新生“刷脸”就能瞬间完成报到程序,系统是这所学校的学生研发的,学生对着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就开始进行比对,眨眼间就能完成扫描,整个报到注册手续几乎不到一秒钟。此外,通过人脸识别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考勤,以及实时观察学生的上课状况等。

  AI的强势让人脸识别技术逐步渗透进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所有领域。学生上课被人脸识别监控并非新鲜事,很多学校,包括小学、初高中和大学都在试水。

  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这种技术对人格和人性的塑造,有人认为,AI能监控学生的一举一动和表情,在某种程度上侵犯了学生的尊严,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授课能力的不信任。学生长期在监控环境下学习、成长,养成“表演性人格”。然而,人脸识别的问题并非只是对师生人格的影响,而是可能在各个方面介入人们的生活,引发更多的问题和争议:人脸识别监控是否有效?监控是以人为本,还是让人做技术的奴隶?是让人控制技术,还是让技术反过来控制人和威胁人?

  雇主和学校在作为公共空间的工作、学习场所安装视频和音频监控设备,一般是认为可以接受的。不过,即便员工和学生可以被监控,也存在监控的程度和范围问题,同时监控是否有效,以及真是为了被监控者好,也很难认定。不过,如果人脸识别监控真的有效,人们是否就要让渡自己的隐私和自由来接受无处不在的AI监控?

  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的安德鲁•坎贝尔(Andrew Campbell)教授研发的配合智能手机自带的传感器的应用程序(软件)可以持续监控员工的身体活动、地理位置、手机使用情况、环境光线等。通过一年内对全美的750名工人进行测试,发现该系统能够区分各行各业人们的绩效水平,准确率为80%。

  美国另一项研究的结果则提示,监控员工未必就能取得好的工作成果和绩效。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在3年时间内追踪了42家医院的5200名护理人员,发现他们在受到监控的情况下,其前两年的洗手率会有所增加,但监控放松后又会回落。而且,在取消监控措施后,洗手率甚至低于监控前的水平。这也意味着人脸识别并非如人们所期盼的那样,都是正反馈。

  意识到人脸识别的弊病,有一些国家认定用人脸识别监控学生是违法。瑞典数据保护监管局(DPA)对瑞典北部的一个城市谢莱夫特奥(Skellefteå)开出了该国的第一张依据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的罚单,金额相当于19000欧元(约15万人民币),原因是该市的一所高中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来监控在校学生的出勤情况,之前既没有向DPA报备,而且也非法处理了学生敏感的生物特征识别数据。尽管学校辩称事前争得了学生的同意,但是律师认为,学生是在学校董事会管理之下,无法判断学生的“同意”是否为学生的独立意志。

  欧盟正在探索控制和监管人脸识别技术的立法,希望制定一套“AI监管的世界性标准”,建立起“足以保护个人的明确,可预测和统一的规则”。这样的立法将在GDPR的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主要针对可能“带来特定风险”的人脸识别等技术。

  科技进步使得人类进入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这固然让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快捷和舒适,但是悖论也出现了,AI越发达,人们被监控的程度越厉害,以科技来改善生活和提高自由度的理想反而渐行渐远,这样的科技和AI真的是人类想要的吗?工具掌握在人们手里,就看如何使用。尤其是像人脸识别这种涉及人们隐私的技术更需要严格限制,让人们能保护自己的隐私。(张田勘)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准大学生“体验服”

  • 睡眠管理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