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人人网归来,你找回旧密码没?
光明网评论员:网络社交,已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起社交平台的起源,人人网肯定算一个。近日,全新的人人App 1.0.1版本正式在App store上线。这款App的介绍栏中写到:“人人是中国最悠久的校园社交网络平台,从2005年至今,有10亿注册用户,百亿动态和照片,承载了无数人青春校园的记忆。”网友似乎并不买账,称其“大打情怀牌”。
一些老用户输入自己的基本资料后发现,在“你可能认识的人”里,除了老同学,还有一些娱乐明星。“我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我呀?”沉浸在美好回忆中的老用户,登时觉得有些尴尬。更糟心的是,点开某明星的个人主页,评论区充斥着各种小广告,让用户有一种街头电线杆的既视感。这类体验,似乎已回不到从前。
在吐槽之余,还有网友试图“揭露真相”:这些明星的动态基本上都是2016年以前的。如果所谓的创新仅仅是遗迹从网站搬到了App,那这样的“人人”,又如何谈得上重生?搬过来的只是躯壳,而产品的灵魂却需要用心培养,它不仅来自创意,更来自细微之处的用心。
同样因不走心被网友吐槽的,还有前不久新浪微博公测的社交产品“绿洲”。“绿洲”界面神似Ins,内容接近小红书,甚至因为图标设计涉嫌抄袭而不得不临时下架并致歉。曾经辉煌过的想打怀旧牌,饱受诟病的想打创新牌,但整体看起来,似乎都缺乏足够的诚意。
在道歉信中,“绿洲”解释称,仙人掌图案也是他们的主要设计思路:“现在的社交网络里,大家都跟沙漠里的一群仙人掌似的,太孤寂,又浑身是刺,我们需要一片清爽的绿洲。”只是,这么文艺的诠释又似乎忘了,“仙人掌”的图标设计和版权同样需要被尊重。
因此,平台要做的不是给“仙人掌”拔刺儿,而是营造气候和土壤,让他们彼此独立、自由生长。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交平台重在打造生态,而不是一时的噱头、情怀,甚至是抄袭。它需要用户持久驻留、安心驻留,并心怀期待。换句话说,社交平台是养成系的产品,有一个诞生、发展、完善的成长过程。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和周边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朋友圈的频率越来越低了,与之相对应,一些公号文章的打开率也越来越少了。这种现象,既是事物发展必然历经生老兴衰的客观规律,也是用户生活习惯和心理变化的内在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交,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社交群体。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是不变的,那就是做社交必然需要走心和诚意。
正因如此,即使是在社交领域坐第一把交椅的微信,也不乏诟病。不久前,媒体才爆出花几十元就可以打造朋友圈高端人设的离奇产业链。当朋友圈也可以“精装修”时,其就在逐渐迷失。现在的网络社交,已经被附加了太多东西,而这些内容,很多指向了虚伪而不是真诚,指向了商业而不是生活,指向了生意而不是社交。
当然,做社交没问题,推陈出新也没问题,只要用心细分用户和场景,社交领域仍有广阔的前景。但关键是,要以用户为中心,而不仅仅是拿用户当道具甚至工具。社交是最脆弱的刚需,但又是最具潜力的市场。它需要的,或者说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懂人心、又懂人性的设计。一些产品的设计者不应总想着如何去撼动现有的格局,而要思考如何打动用户。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打5元麻将被拘案”到底有没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