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学者看两会】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协答卷”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 > 正文

【专家学者看两会】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协答卷”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0-05-22 16:0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狄鸿旭

  5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回首新中国70年辉煌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不断丰富,政治组织效能不断增强,参政议政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斗争中,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任务面前,各级政协组织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广大政协委员在各条战线上,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情怀使命书写业绩贡献。当前,疫情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在百年未有的时代变局中,需要在应对系列复杂风险挑战的同时,如期完成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各项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以及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认真履行各项职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同时,也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优势,努力交出党和人民满意的“政协答卷”。

  建言资政,交出履职尽责答卷。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独特优势。结合目标任务,通过协商民主体系,广大政协委员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党在治国理政的决策部署、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务建言献策。通过决策的事前协商、实施落实等机制,相关界别委员的专业建议充分发挥资政效能。如在抗击疫情中,通过提案“快速通道”,对疫情防控和其他时效性较强的提案及时分类处理,第一时间送有关部门并纳入提案审查程序,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决定了政协心系国事、情牵民生的资政特点。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人民政协工作也有了新的总体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必将有序有效推进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深入做好凝聚共识工作,强化委员责任担当,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

  凝心聚力,交出团结联合的答卷。人民政协是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制度保障。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最强的力量。通过政党、团体和社会各界关系的巩固发展,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把共同目标作为奋斗动力源和方向标,求同存异、聚同化异,致力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政治共识。

  凝聚共识是政协履职的重要成果,“维护核心、围绕中心、凝聚人心”是工作方略和基本原则。打牢共同奋斗的思想政治基础,丰富凝聚社会共识的工作手段措施。如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宗教人才培养等方面,以民族地区发展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以宗教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保障,在特区法治建设、深化对台交流等领域,努力推动“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凝心聚力更要聚焦于党和人民关心的关键问题、紧要问题和具体问题,将“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长”的具体特点发挥出来,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形成人民群众的广泛认知和高度认可,从而更好达成四面八方共识,汇聚五湖四海人才,产生团结的力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和社会基础。

  完善优化,交出制度建设答卷。人民政协的制度建设具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组成部分和动力构成的双重特征。完善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建设,使人民政协成为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优势体现和亮点展现。

  要将群众路线贯穿治国理政全过程,而实行最全面的群众路线,实现最广泛的群众动员,首先是要在最大范围内界定和引导群众。人民政协在本质上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和激发人民创造,在政协工作强化理论武装、开展履职活动、推进团结合作、健全制度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要更准确生动体现人民意志,全面具体反映人民意愿,不断通过制度优化创新,把政协建设成发扬民主、参与国是、团结合作的重要平台,把协商民主贯穿政协履行职能全过程,以协商有效凝心、以凝心实现聚力,更好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两会”系列网评稿件:

  【专家学者看两会】“两会”召开彰显制度优势 提振社会信心

  【两会大家谈】非常时期的两会,承载更多期待

  【两会大家谈】不设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让“进”更“稳”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