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唐伟
5月24日,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代表在全国两会上建议: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教龄津贴标准。兰臻代表建议,作为体现教师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价值的教龄津贴,应与教师工资同比例增长,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当提高教师教龄津贴。依据社会整体物价水平或教师基本工资数额,建立按比例协调联动的办法,规定合适的百分比,与其他津贴、补贴同增长。
教龄津贴具有“以年龄论收入”的制度深意,教龄越长则补津贴的标准越高,这种正向激励的机制,有助于让教师长期扎根一线从事教育,达到“待遇留人”的效果。简单来说,教书的年龄越大,从事教学的时间越长,则教龄津贴越高,收入也会越高。教龄津贴作为教师收入中的重要构成,可以大有作为并发挥杠杆支撑作用。
现行的教龄津贴政策以1985年出台《关于教师津贴的若干规定》作为执行标准,《规定》明确,教龄津贴标准为:教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月3元;满10年不满15年的,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每月10元。正如兰臻代表所言,“按现在的教师工资水平计算,每月3元-10元的教龄津贴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以目前教师的总体收入水平为参照,以最高的20年教龄为例,一月10元按12个月计算,一年的教龄补贴仅120元,不及公职人员一天的出差补助。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了2019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和城镇私营单位分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数据,其中教育行业2019年全国平均工资为97681元,以此作为对照基础,教龄津贴占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若不及时加以调整,教龄津贴将失去存在价值。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是教育质量的关键。鼓励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鼓励年轻教师终身从事教育,就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让教师的工资和薪酬具有相应的比较优势。《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工资应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但事实上在很多地方,这一原则性要求并没有达到,各地教师的收入水平依然差参不齐,提高教师的收入标准依然任重道远。
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具有提总量和优结构两个维度,让有贡献者获得更高的收入,最终体现激励和奖励的结合,应当是优化薪酬结构的出发点。义务教育阶段的工资具有“保基本面”的特点,与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从业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为此,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龄津贴并建立稳定的动态增长机制,应让其从“骨感”变得“丰满”。建立定期的增长机制,让教龄津贴具有相对的可比性,才能不失制度初衷并继续发挥激励价值。
除了延续教龄津贴的独特功能外,更要以此为切口,优化教师待遇定期增长的机制,实现教龄津贴与其他津贴、补贴同增长,让整体收入水平可预期、能实现。如此,教师工资应不低于或略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的要求,才能真正实现。(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