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露营热“露”出多少问题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露营热“露”出多少问题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2-05-05 18:39

  作者:如歌

  “五一”出游哪家强?一大半朋友去露营。刚刚过去的小长假,跨省游有点冷。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五一”假期5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6亿人次,同比减少30.2%。不过,“家里蹲”久了,人们的筋骨和精神都亟需放松。疫情在不远游,露营变“顶流”,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忽如一夜春风来,公园绿地里帐篷连营、朋友圈九宫格靓照刷屏,打开小红书、大众点评,野餐、露营打卡攻略笔记层出不穷,话题“露营为什么突然火了”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拥有超1.8亿次的阅读和破万次的讨论。种种信号表明,这个春天,似乎只有露过一次营,才算“不负春光不负卿”。

  别怀疑你的眼睛,印证露营火爆的不只是遍地的帐篷,还有真实的数据支撑。据某旅游平台发布的《春季出行趋势报告》,近期站内露营产品搜索量环比增长超过80%;3月至4月出行的露营产品预订火热,预订量环比增长120%,其中亲子出游占比45%。“五一”期间,可露营的公园门票销量同比去年涨幅也超过5成。

  理想中的露营,应该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只要一顶帐篷、一片天空、三五知己,相谈甚欢……春风轻柔,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柳条翠绿轻抚面庞,野花开满了山坡。白天偷得浮生半日闲,静观日出日落,孩子在草坪上肆意奔跑玩闹,一家人共享亲子时光。夜晚围炉促膝长谈,仰望繁星璀璨,成年人彻底逃离压力和烦恼的羁绊。

  现实中的露营,却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卸掉露营的网红滤镜,“人在帐篷下,不得不低头”才是实情。露营热“露”出的几重短板,更值得重视。

  首先,热门营地“一篷难求”。应该看到,疫情让人无法远行,人们之所以选择露营,目的是逃离喧嚣的都市丛林。可扎堆式露营的拥挤,让野外的空气都变得不那么清新。

  难怪有人如此总结“五一”状态,要么几千万人同时在线跟刘畊宏跳《本草纲目》,要么在排得密密麻麻的帐篷中寻找安营地。可见,想要摆脱“人从众”的尴尬,倡导理性露营势在必行。

  对此,有关方面应结合民众需求,加强公园配套设置建设,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盘活森林、水域等自然资源,建设更多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区域。同时,充分利用大数据疏散人群,避免扎堆聚集煞了风景、影响防疫。不妨通过网络地图和社会软件,上线景区热度预警功能,让游客得以实时查看人流密度,实现错峰出游。

  其次,精致露营风越刮越“卷”。露营是“背包客”的旅行,旨在体验无拘无束的自由。望文也不难生义,一个背包理应满足所有需求。可简约式露营正被“搬家式露营”,甚至野奢式露营所取代。

  根据《2021 Z世代露营式社交白皮书》显示,帐篷、床垫、睡袋、炊具、氛围灯、移动洗澡堂、折叠马桶以及宠物防丢服是95后搬家式露营呼声最高的8大件,而房车、卡式炉、咖啡机、精心摆盘的美食以及桌椅、鲜花甚至投影、音响、洗衣机等装备也成了必需品。不妨设想一下,耗费如此金钱精力身心俱疲去折腾,为朋友圈的精致人设“负重”露营,反倒不如露台泡茶躺平来得轻松。

  此外,露营也在“烤验”旅游文明。“五一”期间,一些水库环湖地区私家车堵塞道路、随地野炊,甚至破坏了水源安全和生态环境。有些公园明示严禁烟火,可仍有不少游客户外烧烤,餐厨垃圾随手丢弃,一旦酿成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露营的野性,不该变成游客自我放飞的任性。帐篷的私密性,更不是不文明行径的遮羞布。针对露营需求井喷,各地应在节假日期间加强执法管理,引导公众形成“无痕露营”的意识。别让残留一地的垃圾,毁掉了如画的风景。

  说到底,一顶帐篷能否撑起“诗和远方”的美好,选择权握在每个搭帐篷的人手里。(如歌)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