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考数学作弊虽系偶发,共性教训仍应记取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高考数学作弊虽系偶发,共性教训仍应记取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2-06-08 16:37

  作者:龙之朱

  6月8日,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情况通报称,经公安机关迅速侦查,现查明:涉数学全国乙卷事,系考中作弊,甘肃某考生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不存在考前泄题。上述通报称,对所涉考点,相关地方教育考试机构已撤换监考人员,并将对违规考生和失职失责人员严肃处理。同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称,该考生数学成绩无效,同时将无法再参加后续高考考试。

  此外,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还通报称,涉数学全国新高考I卷事,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广东某考生考前在QQ空间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开考前。安徽某考生自称“考前押中语文全国乙卷试题”,同样是考后恶意编辑的“占坑帖”。

  相关部门迅速查明几起事件原委,或“系考中作弊”,或“系恶意编辑‘占坑帖’”,认定“不存在考前泄题”,且采取有力有效之补救措施,这多少让人松了一口气。好在这只是几起偶发事件,牵涉不广,影响不大,不会波及更多考生。毕竟,一旦涉及考前泄题,不仅会扯出更多的违规考生和失职失责人员,也会导致很多无辜考生的努力功亏一篑,伤害考试公平。

  纵如此,这些事件也绝不能轻易放过。即便属于偶发行为,但必须记取其间的共性教训,以求彻底杜绝今后再度发生此类“低级错误”。

  一者,历年高考,堪称监考最严。人防之外,还有技防,更有不定期的抽查、巡查、突击检查等。这种顶格的“严”,本身就是对公平、公正考试秩序的呵护,也因此,在公众心目中,高考毫无例外地有着崇高的地位,足以让人信任、让人放心。然而,如此层层设防之下,甘肃这名考生居然可以轻松地把手机带进考场,轻松地拍下数学试卷,轻松地发布上网,这件事彻头彻尾透露着蹊跷,疑点丛生。

  考点入口,失守;考场巡查,失守;通讯屏蔽,失守……层层关卡,形同虚设。通报称,将严肃处理失职失责人员,这个自然不在话下,但首要的是先把千疮百孔的监考漏洞堵上。

  事实上,类似带手机事件,此前也曾出现过。去年高考期间,武汉一考生就将手机带入考场并藏于草稿纸下拍题,于开考46分钟发至某培训机构寻求答案(未获)。可见,严格考场秩序,仍任重道远。

  再者,“占坑帖”一惊一乍,虽系捕风捉影,恶意制造事端,但经舆论场发酵,也会对众多考生及家长产生定向心理暗示,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如此一再强化负面印象、渲染炒作所谓“黑幕”,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误解,动摇公众对高考公平的信任,属于公然挑战公众的底线。对于此类行为,不仅要严厉惩处当事人,相关平台也要加强审核,及时处置。

  对任何涉及高考的舞弊行为,都必须“零容忍”。根据教育部2012年修订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规定,考试作弊不仅成绩无效,“向考场外发送、传递试题信息的”,亦“可以视情节轻重,同时给予暂停参加该项考试1至3年的处理”。

  高考从来不仅仅是考生一个人的事,也动辄牵扯到整个社会敏感的神经。维护高考公平,关系到每一个考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社会能否守住公平公正的底线。也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揪住这些偶发事件,深入调查,加强应急,完善监管,不负公众信赖。(龙之朱)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