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赵志疆
近期,各地将陆续发布2022年高考成绩,并启动开展高考志愿填报工作。教育部要求各地各校要积极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咨询等公共服务,深入实施“2022高考护航行动”。同时,教育部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
高考结束之后,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不断升温,提供高考志愿填报服务的企业机构以及网红名师,早已因此进入了“战斗状态”。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193万,再创历史新高,比2021年增长了115万人。与此同时,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八成中国高考关注者对高考志愿填报了解一般。关注的人多,了解的人少,信息壁垒的存在,是高考志愿填报生意长期“买卖兴隆”的关键所在。
现实中,被无数学生和家长视为“人生大事”的高考志愿填报,早已成为一桩热门生意。各种打着AI、大数据、一对一等旗号的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闻风而动,有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万元的一对一服务,让某些机构和个人赚得盆满钵溢,顺势还催热了“高考志愿规划师”这一类职业。“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名号听起来唬人,实际上却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之列。换句话说,这本身就是一个坐地圈钱的幌子。更可笑的是,这个幌子也大多是明码标价购买而来。由此,围绕着高考志愿填报形成了一个灰色产业链,穿插其间的各类骗局,更是令人防不胜防。
上述种种乱象,正是“2022高考护航行动”所致力于消除的。为此,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要积极开展志愿填报咨询服务“五个一”活动:至少开展一次覆盖全体师生的志愿填报政策培训、提供一本志愿填报指导材料、组织一场线上直播咨询活动、播出一档电视或电台政策宣讲节目、发布一期志愿填报预警信息。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乱象频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众对于志愿填报本身缺乏了解,因此给一些人和机构留下了上下其手的机会和空间。多一些相关的公共服务,就能使考生和家长多一些了解,少一些焦虑,从而更加科学而谨慎地作出人生抉择。
实际上,高考志愿填报原本就没有那么神秘,即使打着AI、大数据这样的幌子,绝大多数市场机构也不过是仰仗已有的公共信息,充其量只是从事信息搜集整理而已。一些考生家长深信于此,一方面是出于对所谓“专业机构”的盲目迷信,另一方面则是出于“花钱买省事”的考虑。拆穿“专业机构”的种种话术之后,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事关孩子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家长是否有意愿将选择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和孩子手里?这点“事”,没必要也不应该“省”。(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