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蹲守楼道拖拽母女入屋施暴,必须严惩不贷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蹲守楼道拖拽母女入屋施暴,必须严惩不贷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2-07-13 11:17

  作者:金泽刚 同济大学法学教授

  7月11日晚,一则“雨衣男子蹲守楼道将回家母女拖拽入屋”的监控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显示,7月6日18时18分许,一对母女前后脚爬上楼梯,准备进屋。18时19分许,一名身披红色雨衣的男子突然从上一层楼梯飞身冲下,将女子推入屋内,女子的鞋在挣脱中掉落在门口。随后,雨衣男又冲出门,将小女孩也拖入屋内,随后男子关上房门。18时39分,事发20分钟后,男子已脱掉雨衣,赤裸着上身开门关闸,后又返回屋内。次日,该女子报警称有人强行闯入家中,骚扰正常生活。

  针对网络上的强烈关注,山东莱阳警方通报称:当天晚上,雨衣男子(后续查明系该女子前夫)还强行与该女子发生性关系。7月12日,莱阳市公安局以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和强奸罪这两个罪名,对该男子立案调查。

  这段几十秒的监控视频,令人不忍再看,甚至成了很多人的梦魇。母女两人被拖拽的场景如同遭到暴力劫持,一瞬间失去了人身自由。对这样的暴行,必须严惩不贷。

  不过,较为特别的是,这起事件中雨衣男强行闯入的是其前妻的家,暴力拖拽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是其女儿和前妻,还强行与其前妻发生了性关系。但曾经的夫妻关系,也丝毫掩盖不了犯罪的本质。

  在我国,在婚姻关系正常存续期间,丈夫强行与妻子发生性关系的,虽然具有家庭暴力的违法性,因夫妻为婚姻家庭关系,一般不应认定为强奸罪。另一面,婚内强奸也早已为刑事司法所认同,特别是对于因婚姻关系恶化导致长期分居,或者正在离婚诉讼期间的夫妻,强制性性行为则可认定为强奸罪。一旦离婚后,任何强制发生性关系的行为都将构成强奸罪。雨衣男基于强奸故意,强行将女子推入屋内,对被害妇女采取危害人身安全或人身自由,使妇女不能反抗的手段,符合刑法规定的“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已涉嫌强奸犯罪。并且,其强奸行为带来的危害性并不能因为犯罪对象系其前妻而获得减轻。

  对于此事件中目前公布的两个罪名,将来审判时能否认定,取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类案件中,并不能笼统地认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与实施强奸二者具有手段与目的的牵连关系,是牵连犯就只应定强奸一个罪。的确,理论上,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其手段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结果行为触犯了不同罪名的情形,只不过,只有当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关系非常紧密,甚至密不可分时,才可以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对待,从而认定为一个处罚较重的罪。一般情况下,对于牵连犯,如果欠缺法条依据,原则上还是应该先考虑数罪,而不能以“牵连”为由,选择一个罪。

  在本案中,雨衣男经过精心伪装,趁夜非法闯入他人住宅,严重影响了他人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宁,侵害了一个普通公民对家的安全感、隐私性的期待。不仅如此,雨衣男在侵入该女子住宅后还实施了强奸行为,如果只以强奸罪定罪处罚,就明显遗漏了对他人正常生活安宁权利的侵犯。特别是在离婚之后,更应当维护受害方的生活安宁,保护其免遭对方任何借口的骚扰和侵犯。

  事实上,雨衣男伺机隐藏,突然袭击,暴力拖拉进而强奸前妻的行为极其恶劣和恐怖,数天来在网上持续发酵,广大女性的社会安全感随之降低。而且,从监控视频可见,雨衣男的一系列行为还是当着孩子的面实施的,严重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从量刑角度而言,这些都应该作为从重情节加以考虑。

  无数个案说明,很多针对女性的暴力都是起始于婚恋与家庭之中,男方以婚恋纠纷为借口的纠缠、骚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惩戒,很可能进一步升级为严重的违法犯罪。只有将及早预防和严惩犯罪相结合,才能搭建起女性的安全感,让潜在的施暴者打消犯罪的念头。(金泽刚)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