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石川
近日,农业农村部等八部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此次治理的重点是,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通知指出,各地可结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围绕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专项治理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乡村振兴不振兴,要看乡风好不好。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有利于减轻村民负担,让村民集中精力谋发展;有利于重塑乡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有利于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经过多年治理,建设文明乡风取得明显成效。但要看到,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仍不同程度存在,在个别地方甚至愈演愈烈。集中治理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深孚民意。
纵观八部门此次印发的通知,可发现颇多治理亮点。比如,坚持标本兼治,把治理陋习与转变观念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多种方式,让农民群众既改变行为,又提升认识,以清风正气有效抵制歪风邪气。再比如,坚持疏堵结合,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遵守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也要进行负面曝光,严格执行相关惩戒措施,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管理,避免“破窗效应”。显然,这种治理没有局限于眼前之效,而是求常效、长效。
遏制陈规陋习,不可能一蹴而就。究其因,既然是陈规陋习,就说明规、习已经存在相当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生命力”,还说明它们有适宜生存的土壤。如果不净化土壤,即便短期内取得治理效果,但过一段时间仍会潜滋暗长。
遏制陈规陋习,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移风易俗落实机制。先要出台约束性措施,明确告诉农民群众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红白喜事等应该怎么操作、不该做什么;立了规矩之后,就要让规矩发力。为此,县、乡要加强移风易俗日常监督,指导村级组织认真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通过教育、规劝、批评、奖惩等方式推动婚丧礼俗倡导性标准的执行。
遏制陈规陋习,还要创新方法路径。比如,大力推广文明积分、道德超市、红黑榜等做法,发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正向引导,对农民群众的文明行为给予相应的精神、物质奖励。应该说,靠单纯劝说,是无法消除陈规陋习的,靠单纯惩罚也不能真正消除陈规陋习,精准治理,因地制宜,既要创新方法路径,也要借鉴一些好做法,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理之效。
遏制陈规陋习,党员干部要带头。八部门印发的通知明确指出,依据党内有关法规和制度,完善农村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的规定,严格落实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报备制度(2022年10月底前完成)。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并不自觉,带头大操大办,影响恶劣。当党员干部都率先垂范,带头落实各项要求,严格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普通村民也就会受到触动,努力向榜样看齐。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还提出,从农民群众愿接受、易实施、能见效的问题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常抓不懈,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效果。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遏制陈规陋习,一定要尊重民族和区域风俗习惯。还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不能搞形式主义、“形象工程”,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不能提不切合实际的治理目标和要求,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乡风、家风、民风是一体的,综合推进,更见成效。瞄准目标,稳步推进,逐渐祛除天价彩礼“娶不起”、豪华丧葬“办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还不起”以及孝道式微、农村老人“老无所养”等问题,让新风正气充盈在乡村,温润到人心,则乡村文明新气象将不断焕发出来。(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