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网评论员:“免费送新生iPhone14”,不妨换个背景理解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论员 > 正文

光明网评论员:“免费送新生iPhone14”,不妨换个背景理解

来源:光明网2023-02-24 15:35

  【阅读提示】四川一职校免费送新生iPhone14 校方最新回应:手机用于智能化教学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发布公告称,赠送新生全新iPhone14,不要手机可享受等额的专项助学金,引发网友关注。据学校发布的文件,无需其他额外条件,报道注册后直接发放。22日,该校招生办工作人员表示,情况属实,这一政策是针对2023级的新生,主要是为了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学费并不会因此增加。该学校公布的招生资料,学费在1万左右,最高12600元一年。

  其实,阅读这所学校的通知,能发现“福利”还不止手机。比如不要手机者可享受等额现金的专项助学金,作为补贴生活费之用;学生可申请办理国家生源地无息助学贷款12000元/年;符合国家政策条件的学生可享受国家助学金2100-4500元/年。综上可见,学校几乎是把“诱惑”摆在明面上了,希望吸引到学生。

  有网民质疑,学校赠手机是“营销炒作”。但反过来想想,这是不是就是学校试图达到的目的呢?比如结合下面这个新闻背景,可能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济南、成都、长春、南昌、大连等地,均发布了针对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入学的“学位预警”。在二孩生育高峰后,出生人口下滑明显,当2018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入读小学时,需求就明显减少。有专家乃至撰文表示,未来招生生源受影响较大的高校是高职院校、民办高校,未来有不少高校将会倒闭。

  所以,客观来说很多学校是需要“营销炒作”的,他们当然希望自己被看见,不然倒闭的可能都是存在的。在舆论场上转一圈,吸引眼球无数,自然也有利于自己扩大生源。所以,对于这种吸引眼球的新闻,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人们也不必惊诧莫名,在未来甚至有可能层出不穷。

  职业学校招生难也不是什么秘密,比如去年曾有报道,陕西一所职业学校哪怕就业率98%、专业对口率92%,但依然招不到高中生源,无奈“走村串户”打游击。2022年5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等其实也是着眼于此,解决当前职业教育生源不足的问题。

  而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这种矛盾也可能更加尖锐,更需要职业学校使出浑身解数来博得关注。所以,人们与其惊讶“送手机”这种操作,或是动辄站在道德高地作一番评判,不如直面职业学校的生存困境。

  虽然加强职业教育已经备受社会关注,但政策效果的落地是个长期过程,在短期内职业学校就是要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僧多粥少”的关系可能就会面临调转,不是学生争着去“上学”,而是学校争着来“抢人”。因此,对于“送iPhone”之类的操作人们也不妨宽容一些,在这种节骨眼上,学校想方设法都是可以理解的。

  不过,“送iPhone”恐怕也不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本质上来说这还是“蝇头小利”,和学历相比含金量还是很有限。考虑到当前以及未来职业教育面临的难题,甚至是“学校倒闭”的结局,如何解决问题也该提上日程了,而这显然也不是单个学校本身的事。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当师生处成哥们,当教导成为对话

光明网评论员:“免费送新生iPhone14”,不妨换个背景理解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