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网评论员:文理科“优劣”:不必做意气之争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论员 > 正文

光明网评论员:文理科“优劣”:不必做意气之争

来源:光明网2023-03-03 14:03

  【阅读提示】211文科硕士吐槽招聘会平均月薪5000元?当事人再发声

  光明网评论员:3月1日,一则“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元”的话题登上网络热搜,有网友评论“眼高手低”,也有人称“文科就业面确实窄”。

  随着文理科之争网络热度的抬升,也引起了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注意。3月2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称,就业机会和薪酬差异的原因不在于文理科,而是能力与岗位的匹配程度,无论文理科都需要提升综合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诚如这位政协委员所说,文理科的差异其实说得过于笼统,这包含了太多的学校、专业、学生。所以,这种宏大的判断肯定是不尽准确的。不论是支持文理科哪一方“更优秀”“更划算”“更好就业”,都不难找出依据。

  就好像这位“211文科男硕士吐槽招聘会均薪5000元”,看似文科有些吃亏,但在看到2022年不景气的美国科技行业企业全年总共裁撤了逾15万个工作岗位时,不知道相较之下人们又作何感想?文理科之争,恐怕争来争去都不得要领,笼统的议题就容易悬空。

  但人们也不用否认,文理也好、行业也罢,求职、薪酬的状况差距是存在的。人才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总会出现波动,这些和文理科的价值无关。人们也不必在此刻以鸡汤来应付这种差距,去安慰“受伤”的毕业生。市场是中性的,也是“无情”的,它只用数据说话。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关注的也都是数据——就业率或是薪酬,这就是人们选择专业时最重要的考量。

  根据某招聘平台的数据,2022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而理科、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5%和17.3%。同时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全国应届研究生中,人文社科类学生占44.11%,略高于理工科的41.54%;在应届本科生中,两者比例拉大,人文社科类占51.5%、理工科占39.9%。从这些数据就能看出来,文科生人多,相对的就业也更加困难,这就是当前的现状。

  但是,这和文理科本身的优劣无关。人事有代谢,产业有兴替,眼下就业市场的现状就是如此。人们没必要针对文理科优劣作意气之争,去讨论学科本身的意义。

  重要的,其实是传递出准确的市场信号。比如关于文理科就业状况、薪酬水准等等,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充分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人们选择自己的职业路径。再比如高校,应当对市场状况更加敏感一些,对招生人数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做好与就业市场的衔接。一些专业扩招、缩招,乃至增设、停办,都是正常的,这只不过是对市场反馈的结果。在这方面,人们应当更理性、务实地面对现实,承认高等教育最本质的目的之一——就业。

  当然,个人有禀赋,也有自己的兴趣所在,因而职业选择也不全是出于物质回报。但至少,社会应该把信息开诚布公地展示出来,不必羞涩也不必过度解读,至于选择“六便士”还是“月亮”,就交给学生自己去判断吧。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一把手”访企促岗升级:就业机会要挖潜更要靠创造

光明网评论员:文理科“优劣”:不必做意气之争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023-01-11 10:29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2023-01-04 10:38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2022-12-14 10:10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2022-12-02 16:16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022-11-28 09:21
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国家安全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国家安全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2022-11-25 15:24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2022-11-15 09:28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022-11-11 15:05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2022-11-09 09:37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共产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2022-10-18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