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鸟类数量可喜,生物多样性保护仍任重道远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北京鸟类数量可喜,生物多样性保护仍任重道远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3-05-23 17:38

  作者:张田勘

  媒体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08种、维管束植物2088种、鸟类数量515种,其中鸟类数量在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

  不只是鸟类,北京市动植物的多样性保护也取得进展。根据北京动植物资源本底调查的结果,北京的褐马鸡、黑鹳、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野外种群数量不断上升;画眉、栗鸢、白枕鹤以及叉唇无喙兰、尖帽草等北京新纪录野生动植物在各类自然保护地不断涌现。

  仅仅“北京鸟类数量在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就已经是一个重大成就,这是生物多样性复原成果的体现,也是完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务实行动之一。

  人类行动导致物种灭绝在世界各地几乎都是一种普遍现象,鸟类的灭绝就是极为显著的典型。5月15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欧洲每年都有2000万只鸟消失,40年内共已有8亿只鸟消失。国际自然基金会以及其他生态环境保护组织多年来不断对欧洲鸟类的消失拉响警报,环保组织也列出了一系列导致欧洲鸟类消失的因素,其中包括,风力发电涡轮机、城市化、鸟类栖息地的丧失、城市夜间的照明、气候变化、狩猎乃至猫的捕食等等,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大量使用农药。

  随着集约化农业的发展,鸟的种类在所有环境中都在减少,但尤以农业环境为重。从1980年至2016年期间欧洲鸟类平均减少了25%,但农业环境中的鸟类减少了60%,其中普通麻雀、草原石?,以及田鹨的种类更是减少了75%。

  反观北京,在保护鸟类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极大的努力和多方面的工作。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观察研究提出,要保护鸟类,就要严格保护北京湿地及其周边的高覆盖度草地,确保面积不减少,同时维持基本农田规模和粮食种植模式,减少剧毒农药使用;将乡村生境区位于河道附近的水域、沼泽地、高覆盖草地和灌木林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另外,在公园绿地中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同时优化平原地区林地结构。

  多年来,这些措施的实施起到了效果,不只是北京的受胁鸟类栖息地得到更好保护,也为其他鸟类提供了更多和更好的栖息地。

  未来,恢复生物多样性任重道远,不只是保护鸟类,更要全方位地恢复和促进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并最终实现GBF2030年的全球自然行动目标。(张田勘)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