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消息显示,截至2023年4月,全国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已达7.6万所,参加学习的学员2000多万人。
2021年我国居民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8.2岁,那么从退休年龄开始算,后半程占到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退休就仿佛一个退场信号,包含生理上的衰退——容貌老化、行动力减弱、记忆力衰减,也包含社会意义上的后退——从家庭和社会的位置上撤离,家庭中,老人的权威感在弱化,社会里,他们的人际关系在收缩。正因如此,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会渐感匮乏。
有些老年人会在这样的反差中迷失。数据表明,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抑郁患病率达16%。这就告诉我们,老年生活需要获得新的社会支持。包括老年大学在内的老年教育,可以看成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大学一方面满足娱乐休闲,另一方面则具备社交属性,同时还可以提供再就业技能,或适应时代的生活技能,比如“数字技术”和“网络反诈”等。老年人通过学习重新找回自我价值,也正暗合了终身教育的目标:“教育目的并非是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
当然,老年大学的扩容速度远不及需求增长,当前老年大学实际服务人群为2000多万,可截至2021年,60岁以上的中国老年人口已达2.67亿。同时,办学质量参差,资源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也已成为发展老年教育的掣肘。不能不说,这可能与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也与对养老资金投入的理念有关。
把老年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把基层老年学校办学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强老年教育与社区的融合发展等,或许一时无法实现,但终将是一个方向。老有所养,不只是物质保障,更应包含丰富的精神给养。(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