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现最美铁路·沿着铁路追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道路
首页> 时评频道> 地评线 > 正文

发现最美铁路·沿着铁路追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道路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3-09-19 09:52

  作者:赵志虎

  9月18日至21日,由中央网信办社会局、国铁集团党组宣传部主导,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委网信办、河北省委网信办共同主办的“发现最美铁路·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型网宣活动,在中国高铁第一站——北京南站开启。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第9年。今天我们跟随“发现团”的脚步,看看“轨道上的京津冀”带来的新变化。

  近年来,铁路网建设不断扩大,“四纵四横”已扩展至“八纵八横”,纵横交织的铁路网络,拉近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距离,让交往和生活有了巨大改变。“通勤”一族应运而生,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在两座甚至三座不同的城市之间任意打卡,缓解了自身压力,也为年轻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更多选择。高铁快速发展,让城市群落的“同城化”生活逐渐变成现实,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京津冀,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纵横交织的铁路网络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要想富,先修路”。相对于经济发达的城市而言,京津冀一些偏远地区,特别是一些老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当铁路延伸到这些地区,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提振作用,除了建设铁路提供了工作岗位外,一些旅游景点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农家的风光正好,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再加工企业逐渐成规模,成建制,通过铁路源源不断把农产品输送到大城市。有了便利的交通,畅通的物流渠道,乡村振兴便顺利地发展起来。

  铁路网的“串联”作用让“区域经济圈”效应突显。北京、天津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优势,依托铁路网延伸到周边区域,形成旅游、商贸、物流、农业、工业等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圈”。京津冀地区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融合度和稳固度不断提升,三地共同发展的步伐更加一致,企业发展走向集团化、规模化,其发展前景也将更为广阔。

  京津冀轨道交通从起步到逐渐成熟,当时速350公里的列车一次次穿梭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时,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和梦想。(赵志虎)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