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望茅台能明白联名背后是一场文化的再造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望茅台能明白联名背后是一场文化的再造

来源:澎湃新闻2023-09-19 10:09

  作者:易之

  999元入住位于三亚的茅台大酒店,还可以喝一瓶市场定价1499元的飞天茅台?9月17日晚,阿里旗下飞猪平台上线“酱香大床房”在8点开售,低至999元一晚,引发网友热议。但这次跨界联名似乎是失败的,不仅被网友戏称为“茅房”,且在开售后一小时左右即被下架。对此,茅台人士回应:宣传不对,已要求整改。

  严格来说,这不算是一次品牌间的合作,这个酒店本身是茅台投资的。这更像是品牌的一次延伸,把茅台和酒店房间捆绑了起来。

  但这次捆绑很生硬,看不出有什么营销的“技术含量”,也没有研发什么新产品,只是提供一次“占便宜”的机会——入住可以喝一瓶市场价比房间更贵的茅台。这似乎是在挥霍品牌价值,也难怪遭到了群嘲。

  一段时间以来,茅台的跨界联名抢了不少头条。先是和瑞幸联名推出“酱香拿铁”,首日销售额即突破1亿元;再之后和德芙联名推出酒心巧克力,据报道也是瞬间抢空。但联名的边际效应似乎也在递减。酒心巧克力的热度肉眼可见地低于酱香拿铁,再加之这次“酱香大床房”联名翻车,品牌价值仿佛经历了快速透支。

  仔细分析的话,还是能发现,茅台频频联名颇有一番苦心在。茅台的业绩当然很强,是食品饮料行业的翘楚。但消费趋势对茅台并不友善。据罗兰贝格的报告数据显示,中国30岁以下消费者的酒类消费中,白酒仅占8%。白酒正在失去年轻人,这就是在失去未来。

  这也是茅台盯上咖啡、巧克力这类社交货币的原因所在,目的就是抓住年轻人。但这种跨界有一个隐忧:每一次合作,几乎都是在“背叛”自家产品:放弃了白酒门类,也打破了品牌一贯的“高档”“神秘”的地位,品牌属性被淡化。

  因此,茅台的这些联名,都仿佛是一场“下嫁”。而酒店联名更是玩脱了,没有任何营销包装,卖点只剩一个——够便宜,这当然不高明。

  这其实是在说明,茅台目前还拿不出真正对口年轻人的产品,联名是联名,白酒还是白酒,只能拿品牌附加值作为一种噱头。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茅台曾推出冰淇淋,一开始66元的定价,如今在很多地方遭遇打折甩卖,而一年也只卖了1000万杯——要知道,和瑞幸联名的酱香拿铁一天的销量就达到了542万杯。

  类似的问题并不只有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古越龙山等传统酒企都曾推出过雪糕、咖啡、奶茶等联名产品,但几乎没有掀起多少水花,鲜有人能叫出名字,更遑论提高复购率、成为主营业务等更远大的目标了。

  目前当然不能断言传统酒企跨界联名是失败的、无效的,但这个难度不容小觑。横亘在酒企和年轻人之间的,与其说是产品,倒不如说是一种文化。这些联名产品,目前主打的都是新鲜感,一种心悦诚服的、文化上的接纳,年轻人恐怕还做不到。

  所以,白酒企业想实现自己抓住年轻人的宏愿,光有产品是不够的,背后其实是一场文化的再造。如果不能从社会形象上真正和年轻人变成同类,只是一味地“屈尊纡贵”,仿佛是对年轻群体的垂怜,那么未来恐怕会不妙,新鲜感会快速流失,甚至变成反感。

  毕竟,再高的身价又经得起几次打折呢?而当品牌附加值都不存在了,这种联名还能留下什么?这些,都是相关厂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易之)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