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谢伟锋
当前,如何在青少年群体中找到推动科普的落脚点,如何推动科普事业融入生活,成为所有人都关注的新课题。
最近,一档晚会在互联网上引发极大关注。6月1日晚8点,抖音联合北京卫视共同推出“抖音科学夜”主题晚会。本次晚会以“点亮每一刻好奇”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领衔,邀请多位科学家、教授、抖音创作者,分享科学知识。在互动区里,“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看到”的声音不绝于耳。打造高质量的科普内容产品,让青少年拥有越来越好的观感体验,这场晚会实现了流量与口碑的聚合与放大。
科技创新是国家和民族不断繁荣的重要指标,而它的关键变量,就在于青少年的热爱和参与。科学领域固然有不低的门槛,而在丰富有趣的“教”与“学”之中,很多青少年就此完成了更为高效的知识汲取。吴於人教授与民乐演奏家跨界合作,展示声音的秘密;戴伟教授带来化学主题相声,以趣味故事串联多个实验;陈征副教授和物理老师李永乐携手抖音非遗创作者@江寻千(九月)共同演绎大型实验“闪电浴缸”,揭秘特斯拉线圈的独特性能……晚会在融入了大量基础自然科学元素之余,还着重与跨界达人联袂,把看起来高大上的科学奥秘一一揭晓,转化为能激发起青少年好奇心的欢乐场景,最终让科普“圈粉”更多青少年。更重要的是,顶尖的科学家们亮相于屏幕前,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就是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
放眼任何一个科技强国,都需要在“时间”这个最大定量中去谋求后续力量的接力。这个愿景从种子成长为参天大树,离不开青少年对科技创新的浓烈兴趣和积极参与。每年,在全国两会等重要场合上,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要让青少年用好“科普+互联网”,开启传统科普创新与科普信息化的“双引擎”。时代有期盼,网络有回应。《2024抖音自然科学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超过77.3亿人次在抖音点赞自然科学内容。这一数据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人们对科普事业的关注。当科普也可以成为“潮流”,必定会形成正向的激励作用;当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科普的领域,其成果也将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
我们注意到,“抖音科学夜”主题晚会的主题叫做“点亮每一刻好奇”。诚如斯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而要把“有意义”变得“有意思”,就需要科普工作把准时代脉搏、倾听受众心声、创新内容生产。当科普变得越来越吸睛,知识获取也就在润物无声中完成,这便是短视频平台对知识传播的独特诠释。以此为契机,我们期待这样的科普“爆款”产品多多益善。(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