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老戏曲觅得更多新知音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让老戏曲觅得更多新知音

来源:人民日报2024-11-26 10:18

  作者:王玉琳

  “无与伦比的表演,难以置信的多彩!”今年8月,爱丁堡“重新发现昆曲国际艺术节”开幕剧目《白蛇传》收获海外观众好评。“昆曲与风笛”快闪、全球青年昆曲连线等活动也在艺术节期间开展。中国戏曲的魅力,正在更广区域被更多人“重现发现”。

  方寸舞台,包罗万象;中华戏韵,熏陶渐染。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一曲唱腔,一袭华服,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演绎世间百态,唱尽离合悲欢。我国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南腔北调,芳姿各异。京剧雍容华贵,体现恢宏气派和深厚底蕴;昆曲婉转清丽,透露浓浓的江南风情;粤剧细腻柔美,尽显岭南文化的温婉精致;秦腔粗犷豪放,“吼”出八百里秦川的苍茫厚重……千百年岁月流转中,它们共同讲述着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彰显着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心理和艺术情趣。

  熔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于一炉,集唱、念、做、打于一身,戏曲之美,非止其声,亦在其形,更在其情。只有深入其中,才能充分感受其艺术魅力。正如经典昆曲剧目《牡丹亭》所唱,“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近距离接触、感受传统戏曲,又怎能识得其中滋味?而让更多人走近戏曲,离不开新媒介、新表达、新创意。

  老戏曲需要新传播。豫剧表演艺术家李树建曾算过一笔账,他从事戏曲行业40余年,一年最多演出100场,一场戏按2000名观众算,到现在也不过近千万观众。而他直播两个月就有4000万观众。“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对此他深有感触。

  近年来,戏曲屡次“出圈”,多与新媒介的助力息息相关。一次线上直播,让环境式越剧《新龙门客栈》的精彩片段在网上“爆火”,吸引众多年轻观众走进剧场;短短十几秒视频,因再现了桂剧演员“三跌四出”“箱内换衣”等绝活,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这些案例,为传统戏曲传承发展带来新的启示。无论是短视频、直播平台,还是在线教育网站等,不断拓宽戏曲的传播渠道,才能让老戏曲觅得更多新知音。

  老戏曲更需要新表达。从一桌两椅,到现代声光电的运用,再到沉浸式舞台,戏曲一直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今天,传统戏曲想要赢得更多观众,尤须在“新”字上做文章。在电影《满江红》中,铿锵有力的豫剧唱腔配上酣畅淋漓的电子音乐,与剧情无缝衔接,引发不少人对豫剧的兴趣,进而去了解原版的传统唱段;新编昆曲《浮生六记》将舞台设置在沧浪亭里,让观众循着沧浪亭的复廊、花窗,沉浸式感受缱绻江南,领略戏曲虚实相生、写意传神的意境美……内容创新、形式更新,为传统戏曲注入了新活力,让更多观众在感叹“原来戏曲也可以这么好玩”的同时,进一步走近戏曲、了解戏曲、喜爱戏曲。

  老戏曲也能成为一种新资源,而要实现这种资源的转化,则需要新思路、新创意。有“戏曲之乡”美誉的山西长治市,近年来通过“戏曲+旅游+文创+美食”等形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举办“戏聚长治·唱响盛世——非常梨园直播周”等活动,展示独特文化魅力和城市形象,让越来越多人“因一场演出爱上一座城”。传统戏曲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得当,不仅能丰富旅游业的文化内涵,还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未来,深入挖掘戏曲宝库,不断拓展新型戏曲文化业态,打造“戏曲+”等新模式,将不断丰富文化消费新场景,也将为传统戏曲传承发展找到更多“破圈”新路径。

  传统戏曲自诞生之初,就勤于拥抱新事物、不断革新,并深深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喜怒哀乐,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生旦净末丑,手眼身法步,用好新媒介、做好新传播、尝试新表达,穿越千年的传统戏曲,一定能在新时代的文化大潮中,焕发更夺目的光彩。(王玉琳)

[ 责编:郝悦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2024-06-13 09:36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