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碗内天地宽 食中乾坤大
首页> 时评频道> 百家争鸣 > 正文

碗内天地宽 食中乾坤大

来源:人民日报2025-01-17 10:04

  作者:常 晋

  你会为了一道美食,奔赴一座城吗?

  到甘肃天水,尝一尝咸香可口的麻辣烫;去广西柳州,嗍一口酸辣过瘾的螺蛳粉;在四川乐山,试一试麻辣鲜美的钵钵鸡……或许,我们不会专门为了一道美食启程远方,但特色美食往往是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2024中国美食旅游发展报告》显示,93.1%的受访者将体验当地美食作为旅游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道美食一座城,万千风味之后,蕴藏着具象化的城乡印象。北京炸酱面、河间驴肉火烧、福州佛跳墙……这些利用当地食材、传统技艺打造而成的美味佳肴,浓缩着地域风味,也蕴藏着当地的民俗风情。一口下去,不仅有舌尖上的愉悦享受,更能品味到积淀厚重的文化滋味。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鼓励地方传承发扬传统烹饪技艺和餐饮文化,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打造更多地标美食,既可更好满足食客之需,也能促进文旅发展、增添消费活力,还有助于弘扬地域文化,可谓一举多得。

  一道美食,之所以能成为“地标”,往往在于其选用的食材、使用的烹饪技艺深深根植于一地一域。因此,培育地标美食,必须守住传统风味。也需要看到,这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恰恰相反,地方美食要走向更广阔的地域,必须兼收并蓄、不断创新,以独特可口又与时俱进的味道,满足食客的味蕾。

  像沙县小吃,起初所售菜品仅有拌面、扁食等几种,正是在“走南闯北”中博采众长、不断丰富,才发展出畅销法国的鸡肉馅扁肉、走俏西班牙的油炸扁肉等240多个种类。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方能使美食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

  事实上,一道美食要吸引更多人,需要对口味作适当的调整。很多美食本身就是融合创新的产物。广式早茶既有虾饺、烧卖等传统美食,也有蛋挞、榴莲酥等源于外国的点心;北京烤鸭不仅吸取了南京板鸭的制作特点,也融汇鲁菜的烹饪技艺,还回应如今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低脂版”。美食正因融合创新而更具吸引力。

  “菜香”也怕巷子深。美食要走出一隅,为更多人所知、所喜爱,需在产业化、品牌化上下功夫。以山东枣庄辣子鸡为例,当地一面推动皱皮辣椒、孙枝鸡等食材标准化种养,实现酱油、醋等调料专业化生产,确保口味正宗;一面建设场景体验街,举办推介会、美食季等活动,努力将辣子鸡打造为城市名片。既有吃着香的鲜美风味,又有叫得响的美食品牌,枣庄辣子鸡正加速迈向百亿大产业。这启示我们,在提升产业化、品牌化水平上发力,促进食品有品牌、产品成产业,才能全方位提升地标美食的影响力。

  地标美食的根是农业,身是加工服务业,灵魂是文化产业。火锅彰显巴蜀人民的火辣性格,兰州牛肉面折射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浙江兰溪游埠早茶照见江南商贸的往来繁盛……深挖风味后的历史,讲好传承中的故事,是培育地标美食的关键。有的地方编印美食特刊,绘制漫画、创作歌曲;有的地方构建数据库,梳理菜谱、典故;有的地方开展研学游,让孩子们在体验做菜中感受美食文化。进行更多有益的探索,挖掘菜品的文化内涵,地标美食方能入口更入心。

  碗内天地宽,食中乾坤大。期待各地写好地方餐饮这篇大文章,让更多地标美食竞相涌现,让更多独特风味传承延续。(常 晋)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准大学生“体验服”

  • 睡眠管理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2024-08-01 09:52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2024-07-10 17:13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2024-06-21 16: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