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丰收
在北京,不同类型的建筑应配建多少充电车位,将有全市统一标准予以规范。近日,北京市地方标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标准》征求意见稿在市市场监管局网站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征集持续至2月24日。
公安部上个月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14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8.90%,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0.34%。随着纯电动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其充电问题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从总量来看,我国充电设施增长很快,截至2024年年底,全国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81.8万台,同比增长49%,过去存在的“充电难”问题得到显著改观。但现在还不能说全国充电设施配建已经完全到位,比如在一些城市的老旧小区,充电桩仍难以满足需求。
北京公布上述征求意见稿,旨在给各类建筑配建充电车位立规矩。如选择直接建设方案的,居住类商品房拟配建37%的充电车位;而保障房的充电车位配建指标根据保障房的性质不同,设定了30%和18%两种不同配建指标。
此外,办公类项目、学校、医院拟配建25%的充电车位;商业类、文化体育设施、游览场所、交通枢纽和公共停车场拟配建20%的充电车位。若这些比例变成地方正式标准,可望显著改变“充电难”。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车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10%。这一指导意见为过去近10年配建充电车位提供了基本规范,而对照今天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会发现上述标准已属偏低,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充电需求。而且,在这个“全国标准”之下,还需要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标准。
北京就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制定地方标准,无疑很有必要。有了这个统一的地方标准,各类建筑配建的充电车位是否达标,对照标准一看便知。也就是说,上述征求意见稿成为正式标准后,既为各类建筑的建设单位提供了检视、弥补充电车位不足的契机,也为各类新建建筑配建充电车位提供了基本规范。
某种意义上说,符合这个标准的建筑,车主“充电难”可望基本得到解决;反之,如果低于这个标准,部分车主仍然会面临“充电难”。过去,各类建筑的建设单位在配建充电车位时,有较大的自主决定权和随意性,有了统一标准后,自主决定权受到规范,随意性则被关进了“笼子”。
由于配建充电车位会挤占空间、增加成本,某些建设单位缺乏积极性。对此,只有打出统一、规范的“拳头”,才能促使建设单位严格遵循标准,依法依规行事。在这个问题上,打出“标准拳”是破解“充电难”的有效之招。
期待各方积极围绕征求意见稿建言献策,使各类建筑的充电车位配建比例更加合理、规范。从以往的经验看,制定充电基础设施标准,既要参照今天的电动汽车保有量,还要科学预判未来的发展趋势,未雨绸缪为电动汽车充电、停车提供便利。
这个征求意见稿正式通过成为地方标准后,各类建筑的建设单位要不打折扣严格执行,有关方面也要加强监管,力争为“充电难”画上句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