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电商“仅退款”,将集体取消
光明网评论员:备受争议的“仅退款”条款迎来剧烈调整。近日,据媒体报道,国内主流电商平台集体发布修订售后服务规则的意见征集,均表示支持商家与消费者自主协商解决售后问题,平台非必要不主动介入消费者在已收到货后的不退货退款(即“仅退款”)售后申请。此消息一出,引发广泛关注。
所谓“仅退款”,是指消费者完成网购交易后,可直接选择退款而无需退货。该项服务作为一种差异化策略最早于2021年推出,之后各大电商平台相继跟进,并逐渐成为“标配”。对于生鲜或者商品价格很低的小商品来说,本身无法二次销售或者退货成本远高于商品价格的,“仅退款”确实是合理之选。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该条款的出现,降低了退货门槛,简化了退款流程,在面对商家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以次充好等问题时,无异于多了一把维权利器。这自然有利于增进消费者对平台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进一步转化为更具黏性的消费行为。
但争议也随之出现。在“仅退款”条款落地的过程中,专门钻空子的“零元购”“羊毛党”随之出现,甚至演进出一条黑灰产业链。在二手交易平台,这些不法分子以“优惠价格代购”为名吸引一些用户购买相应的商品,在买家确认收货后却申请“仅退款”,最终实现侵占商家利益的目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仅退款”发生在商家责任并未明确的情况下。为了弥补“仅退款”造成的额外损失,有效控制运营成本,一些商家不得不降低产品质量以维持一定的竞争力,变相走回“低价战”的老路。
此番“仅退款”条款被优化,可以说是“用户优先”理念被扭曲后的一次纠偏。须知,健康的电商生态、更趋公平的规则,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根本。对于商家来说,“仅退款”条款的调整,或可显著降低退货率,减少“羊毛党”疯狂的不当获利;同时在卸下低价竞争的压力后,更专注于创新产品、提升服务。相信良性的竞争,将推动行业生态更加有序和可持续,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特别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有关部门也已表态将督促平台规范相关规则和行为,因此“仅退款”此番被优化也被视作整治“反内卷”迈出的关键一步,人们寄希望于由此撬动更多的变革,加速构建更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好呵护消费热情与创造活力。
不过,也有消费者担心,平台下线“仅退款”选项是否会变成自身权利的限缩,也即当由商家与消费者协商决定是否可以“仅退款”时,面对明显占据优势地位的商家,消费者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这并非杞人忧天,需要平台和监管者投以应有的关注,读懂背后的关心与期待。在“仅退款”条款优化的同时,适时推出更有效、精准的监管之举,才能更好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进一步释放消费动能。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心机商标”泛滥,倒逼治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