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五一”假期刚刚过去,你是不是也解锁了手中门票的“隐藏价值”?在云南玉溪,足球门票化身“城市通票”,让球迷可以免费畅游50家A级景区,还能“1元吃米线”“0元喝奶茶”;在河北廊坊,戏剧演出票不再只是入场凭证,还能即刻解锁隐藏副本——免费参观丝路中心艺术展;在河南洛阳,高铁车票成为“优惠通行证”,让游客可以半价游览多个热门景区。这些看似普通的票根,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串联起城市的文旅资源,成为激活多元消费场景的“金钥匙”,它的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
“票根经济”之所以迅速走红,不仅是因为它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打实的优惠,更是文旅产业迭代升级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一起来算算这笔账,比如,游客到廊坊打卡“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就能参加“购票赠票”活动,不仅能获赠一张价值40元的丝路中心艺术畅游票,还能凭门票在就餐、住宿、观影、免费停车等方面享受优惠。在这种模式下,游客的二次消费率提升了,商家的客单价也增加了。你看,消费者省钱了,商家还多赚了。所以,“票根经济”的核心就是通过串联起旅游、文化、餐饮、交通等多种消费场景,把文旅消费这块“蛋糕”不断做大,让普通消费者和不同领域的商家都能从中获益,实现多方共赢。
今年五一文旅市场的亮眼数据也说明,撬动消费升级的关键就是创新。只有不断为消费者创造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才能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多元消费场景,实现从“到此一游” 到“深度体验”的转变。当然,要想让“票根经济”走得更远,单靠价格优惠这张王牌还远远不够,优质的服务体验和坚实的权益保障也必不可少。毕竟,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商品或服务本身,更是一段值得回味的美好旅程和一份安心无忧的消费体验。只有在优惠让利与服务保障间找到平衡点,“票根经济”才能保持蓬勃生机,为文旅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文稿摘编自《“票根经济”爆火对扩大消费的启示》)
制作:钟佑、刘杨东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