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谷子 于天明
男孩站在路边,看着网约车尾灯消失在瓢泼大雨中,可能还没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扔”了……近日,天津12岁男孩和朋友在暴雨中通过网约车平台打车回家,司机接单后未在软件上点击“已接客”,仅行驶两三分钟后就以“下一单要超时”为由,“逼迫”没带雨具的孩子下车并取消订单,还骗他们说是“免费送了他们一段”,甚至还让孩子支付了4元的取消订单费用。孩子无助地淋了半个小时雨才打到车,回家时浑身已经完全湿透。在被“赶”下车时,小朋友甚至还说了声“谢谢叔叔”。
对未成年人如此冷漠,暴雨天把孩子扔在半路,如果出了意外,后果不堪设想……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拒载,而是超出普通服务纠纷范畴的行为。这样的网约车司机,丢的不只是职业操守、契约精神,更是道德和做人的底线。
平台已将司机的账号永久封禁,看似是给了一个“严厉”的处罚,但封得住一个司机的账号,却封不住类似的隐患。行业缺乏统一的黑名单制度和从业禁止规定,被封的司机或许换个平台或账号就能重操旧业。如果不从根本上加强管理,不完善应急处理机制,难免以后还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一场暴雨,淋湿了孩子的身体,也冲刷出了人心的沟壑;一句“谢谢叔叔”,让孩子的礼貌善良和网约车司机的冷漠无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像一记重锤,狠狠叩击着成年人世界的社会伦理共识。封禁一个账号可能只需几秒,但修复孩子和社会被伤害的信任,又将需要多久?
这里是《目光》专栏,愿你目之所及,皆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