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翟艳丽
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深度融入生活,充电宝已成为人们的出行必备物品。然而,这份便捷背后,也伴随着不容忽视的消防安全隐患。近期,公安部和国家铁路局联合发布的《铁路旅客禁止、限制携带和托运物品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关于充电宝携带的规定,引发公众关注。
《目录》明确规定,标志清晰、单块额定能量不超过100Wh(瓦时)(约27000mAh)的充电宝可随身携带。这一标准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基于锂电池特性的科学评估。100Wh的能量上限,足以覆盖市面上主流20000mAh及以下容量的充电宝,满足绝大多数旅客旅途中的基本续航需求。更要紧的是,这一阈值有效规避了超大容量锂电池在密闭车厢内因过热、挤压、短路等原因引发燃爆的潜在风险,为公共交通环境筑起一道可靠的安全防线。
规则清晰避免“加码”之忧。铁路部门对充电宝携带的规定高度透明,12306官方客服的回应更是清晰明了:查验时不强制要求3C认证,不限定特定品牌,核心关注点在于额定能量标识是否清晰且不超过100Wh。为了引导旅客主动选择合规、标识清晰的产品,自觉规避来源不明、标识模糊、容量存疑的“三无”或劣质充电宝,铁路安检人员还提高了安检效率和准确性,为旅客提供了重要保障。
关于充电宝携带的标准,公安部和国家铁路局用清晰规则,在使用与安全之间找到了最优平衡点。遵守规定,选择标识清晰的合规产品,不仅是每位旅客应尽的义务,更是对自己和他人安全负责的体现。(翟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