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9部门发文深入实施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发布《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从4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任务,持续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在着力稳就业促发展的当下,推进家政兴农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镇化、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一老一小”的照护需求快速增长,这一行业可谓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达3000万人,不过目前仍存在约2000万人的缺口。家政服务业不仅市场需求旺,就业吸纳力强,而且就业门槛相对较低,能容纳多技能层次的劳动力。现有的家政服务人员中,约90%来自农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能有效弥补行业缺口,满足市场需求,还能稳定并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继而巩固乡村脱贫和发展成果。
近年来,各地在鼓励农村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方面积极探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河北福嫂”“吕梁山护工”“南粤家政”……这些家政服务品牌已打出知名度。通过专业培训,农村后生、大嫂摇身一变,成为专业家政服务人员,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精湛的技能在人才市场中闯出一片天,改变了人们对农村劳动力群体的刻板印象,也为其他地方打造更多这样的家务品牌注入了信心。
推进家政兴农,提供就业信息分享、岗位供需匹配、就业保障完善等服务固然重要,但要真正撬动这个杠杆,激活“兴”的能量——富了农民、旺了乡村,关键在闯过技能关。换句话说,从事家政服务这一行,农村劳动力要切实技能过硬,才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作为重要托举力量的当地政府,该如何应对?其有必要深刻洞察市场需求和消费新趋势,构建精准化技能培训体系,少一些“大水漫灌”,多一些“精准滴灌”,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让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市场的变化。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应用加速落地,智能家电日益普及,养老机器人已悄然“进场”。此前,工厂“机器换人”带来的技能挤压效应已经显现,而且最先受到冲击的就是低技能劳动者,那么在家政服务行业,随着“机器进家”,这种技能挤压是否也会显现?翻开高校中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表,实用养老机构管理、老年生活照护、老年健康照护、传统老年康复保健、营养与饮食保健、老年心理护理以及老年疾病与用药等位列其上,事实上,如果懂老年心理、老年营养等知识,机器是无法替代有针对性、有温度,可沟通的家政人员的。
因此,在家政兴农中,助力农村劳动力实现技能跃迁,涵养技能提升的意识,提升自我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刻不容缓且至关重要的课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飞手”热,期待更多“考证后时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