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做“多巴胺色系”又防滑的瑜伽袜,为头发浓密的人提供更大尺寸的发圈,给玩偶LABUBU设计时髦的“娃衣”——他们生意做得不大,上架两天能卖一两百单就算“爆了”。近日,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群轻轻创业的年轻人,他们不追求规模扩张,而是将个人体验转化为商业灵感,在细分赛道里精耕细作。
年轻人轻轻创业,主打的就是小投入、低风险、个性化。他们看准轻量化小产品,订单小投入少,甚至接单一对一的定制生意。这样一来,创业的试错成本大大降低,摆脱了传统创业模式一旦失败就可能背上巨额债务的沉重包袱,“轻装上阵”让这些青年创业者有了更多尝试的勇气——反正失败了也并不可怕,为什么不试试呢?同时,他们从自身或小众群体的需求出发,有“二次元”亲手设计定做“谷子”,有人把串手链的爱好做成了小生意,依托我国成熟的供应链,最终将创意转化为同好青睐的产品。
选择轻轻创业,不仅是为了摆脱传统工作的束缚、追求更高自由度,也是年轻人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有人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画在手机壳上,被售卖一空;有人创作“幻想生物”毛绒玩具,给消费者带来情感共鸣。创业者将个人情感倾注到设计中,传达出某种理念或是附着上情绪价值,在满足自我的同时照亮他人,这些产品不仅是“赚钱的商品”,更是传递热爱的载体。这也与当前市场的消费趋势相契合——“年轻人很愿意花小钱,购买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东西”,轻量创业能成为一种商业现象,正是因为满足了各个群体多元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
因为热爱,这些年轻老板们执着于对产品品质和设计的把控,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传统工厂的规则,也轻轻地推动着产品创新和消费升级。这种精神,或许更接近创业的本质——因热爱开始,用真诚延续。(寻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