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孔德淇
“爱吃烧烤的人天塌了!”电商平台上,“天合香”“馥食集”等品牌的烧烤料销量动辄过万,却被曝用麸皮、稻壳等猪饲料原料替代孜然、花生碎。专业检测更证实,这些售价不菲的产品中确实含有小麦成分。
谁能想到,撒在烤肉上的那把“鲜香”,竟可能是猪饲料的“近亲”?这些按吨批发的廉价饲料原料,装进印着“秘制配方”的包装袋,价格便翻了几十倍。电商平台上,此类烧烤料售价多在20元到50元之间,比同等重量的正规香料高出近三成。
用麸皮替代孜然,以稻壳冒充花生碎,成本直降八成,利润空间瞬间拉满。商家赌的是消费者“吃不出来”:烧烤的浓烟能掩盖劣质原料的异味,颗粒状的形态能模糊真假的界限。可消费者要的是调味增香,不是花钱吃“饲料”;付的是香料的价,不是被糊弄的钱。这种以次充好的伎俩,把信任当筹码,用良知换暴利,是对“民以食为天”的公然亵渎。
更令人忧心的是潜在的健康风险。专家明确指出,麸皮中的大量粗纤维,过量摄入会刺激肠道黏膜,导致腹胀、腹痛等不适,对胃炎、胃溃疡患者更是雪上加霜。美味调料变身“健康杀手”,这种生意早已越过道德底线,触碰法律红线。
耐人寻味的是,问题烧烤料并非“地下交易”,而是在主流电商平台公开销售,部分品牌销量甚至突破2万份。这背后,一方面因烧烤料作为复合调味料,现行规定对原料成分标注要求模糊,商家只需标注“香辛料”“谷物粉”等大类,无需列明具体比例,给了“鱼目混珠”可乘之机;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对入驻商家的资质审核往往流于形式,对“秘制配方”“独家工艺”等宣传语缺乏实质核查,相当于为劣质产品开了“绿灯”;再加上相比酱油、醋等大宗调味品,烧烤料这类小众产品的抽检频次偏低,最终导致问题产品长期“隐身”。
消费者的“认知盲区”也成了帮凶。不少人觉得“烧烤料而已,差不到哪去”,选购时只看销量、不看成分,还有人被“网红推荐”“秘制配方”的噱头吸引,忽略了最基本的原料安全。这种“大意”更给了黑心商家生存的空间。
食品安全无小事,每一份入口的东西,都该经得起最严格的审视。这是底线,更是民心所向。监管部门要亮出铁腕,当务之急是细化标准,明确复合调味料的原料标注要求,强制商家列明成分及比例,让消费者看得明白、选得放心。同时,要加大抽检频次,对电商平台的热销产品开展靶向检测,发现问题不仅要下架产品,更要追溯源头、依法重罚。
电商平台不能再当“甩手掌柜”,需建立更严格的入驻审核机制,对“秘制”“独家”等宣传语进行实质核验;对销量高、争议大的产品,主动联合第三方机构检测,把好平台准入关。要知道,平台的招牌,经不起劣质产品的反复侵蚀。此外,消费者要算好“健康账”,选购时多留意成分表,对模糊标注多留个心眼,遇到可疑产品及时举报,让监管部门有迹可循。
舌尖上的生意,拼的是良心,做的是口碑。少一些“差不多”的糊弄,多一些“零容忍”的坚持,才是对“美味”二字最基本的尊重。(孔德淇)